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ID:6109595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03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_第1页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梁志仁A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

2、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B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情境再现、历史比较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析单元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讲述内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设问: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完成表格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原始农业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

3、粟商周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粟、稻、黍、稷、麦、桑、麻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完成表格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犁,出现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21、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2.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

4、制的确立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4.:结合《学海导航》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利发展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

5、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

6、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5.评价:结合《学海导航》(1)积极性: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局限性: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本课小结】【随堂练习】【作业】:《学海导航》E教学反思:现在,新课程有一特点就是容量大,内容深,很难处理。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可以通过图表来归纳知识,对我国

7、农业发展的技术工具、概况及小农经济的传统模式应重点阐述,然后解决几个问题: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评价小农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最后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