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反思我国危机教育体系的完善

从汶川地震反思我国危机教育体系的完善

ID:6114382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3

从汶川地震反思我国危机教育体系的完善_第1页
从汶川地震反思我国危机教育体系的完善_第2页
从汶川地震反思我国危机教育体系的完善_第3页
从汶川地震反思我国危机教育体系的完善_第4页
从汶川地震反思我国危机教育体系的完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汶川地震反思我国危机教育体系的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汶川地震反思我国危机教育体系的完善发布时间:2008-9-2711:17:40被阅览数:673次作者:陈宏彩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内容提要:在全球风险社会,我们将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和考验。汶川地震表明,我国的危机教育仍然十分匮乏,需要从设立危机教育专门课程、建立实训基地、编排网络和电视教育栏目、培训志愿者、建立防灾日等方面入手来完善我国的危机教育体系,以增强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关键词:风险社会汶川地震危机教育体系汶川地震是本世纪初中国人民经历的一场重大灾难。在灾难面前,伟大的中国人民体现出了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中华民

2、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充分展示。在被爱国热忱和人性的光辉深深感染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反思我国危机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汶川地震:“风险社会”的严峻考验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就曾指出:“海枯石烂,苍海桑田,正如同未来时代里的山峰现在已经隐然浮现在北海或亚得里亚海的海平线上一样,未来的各种巨大风险和灾难将像世界杯赛一般在世界各地轮回上演,全球风险社会现在已经隐然浮现于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之中。自然的破坏力与市场的破坏力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里联袂出击,协同冲刺,形成共震,使得未来的全球风险社会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3、在此,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凭借其个人所拥有的东西或凭借其个人所能作的决策来确定或能够确定其自身的地位、前程和命运,人们完全生活在随时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和灾难的不确定性之中。”①在贝克看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社会的发展虽然极大地造福于整个人类社会,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现代文明的种种优越生活,但是,人们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驾轻就熟地控制和支配自然;相反,自然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的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人们已经生活在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时有发生的“风险社会”中。汶川地震正是全球风险社会的一个侧影。近些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给世界人民带来重大灾难。印尼海啸、缅甸

4、风暴,夺去了数十万人的生命,启示人们在自然面前人类其实是多么脆弱。这次汶川地震,也是在国人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地震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让国人和世界人民揪心。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自然却一次又一次地考验我们。仅以地震为例,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我国发生的较大地震就有十多次:1913年云南玉溪地震,发生地陷;1917年云南大关7.5级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波及范围东至上海、西到玉门、南达四川乐山、向北直至北京、天津,共波及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里,极震区内建筑物几乎全被震倒,死于这次地震的人数234000

5、余人。1923年四川炉霍7.3级地震;1925年云南大理7级地震;1927年甘肃古浪8级地震;1938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7.7级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7.6级地震;1995年中缅边界7.3级地震;1996年云南丽江7.0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7级地震等。②除了地震,我们还面临着洪涝、雪灾、旱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面对这些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我们不得不承认“风险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贝克所指的风险社会,既包含这些自然风险,又包含社会风险。在他看

6、来,风险社会的“风险”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全球性和有限可控制性:在传统社会中,人类遭遇的风险多数源于自然灾害,那时的风险是由外在因素、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则源于人类自己,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负作用和负面后果;在传统社会中,世界格局相对封闭,人们的生存以地域性、本体性为主,源于自然灾害的风险往往是局部的、地区性的。现代化所引起的风险则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无论是风险发生的时空,还是风险导致的后果,都呈现一种全球性漂移、难以预测、不可控制的特点;从总体的、历史的角度看,当代社会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人类不可能彻底避免和根除风险。但是就具体的、

7、特定的风险而言,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与顽强,有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③面对科学理性和工业社会的无限膨胀,贝克表现出高度的冷静和担忧。他说:“许多人认为,风险时代只剩下一个权威,那就是科学。但这不仅仅是对科学的完全误解,而且也是对风险概念的完全误解。取消科学的权威不是失败而是成功。可以说,在这个世纪,科学越成功,就越反射出其自身的确定性方面的局限,它们就更多地成为反思性的人为不确定性的源泉。科学在可能性范围内发挥作用,这并不排除最坏的情况。”④不仅如此,贝克呼吁人们重视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不要将工业化看作解决某些问题的手段或捷径而带来更加严重

8、的问题———“如果当今还正行进在工业化道路上的那些国家能够避免工业化高度发达国家当初所犯错误和所走弯路的话,那么许许多多的事情将会变得容易多了。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