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

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

ID:6122824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1-03

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_第1页
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_第2页
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_第3页
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_第4页
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骨科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一)骨筋膜室综合征封闭式负压引流[临床表现]1、疼痛:患肢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足骨筋2、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3、患侧趾成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缺血的表现。4、患处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5、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6缺血性肌痉挛缩和坏疽:①由疼痛转为无痛;②苍白或发绀;③感觉异常;④麻痹;⑤无脉。[术前护理]1、见骨科一般护理。2、骨筋膜室综合征(VSD)易在创伤后72h内发生。一旦怀疑VSD,应立即松解所有的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

2、。避免抬高患肢,以免加重组织缺血。禁热敷、烤灯,避免温度增加,加快组织代谢和渗出,加重损伤。必要时予冷敷。3、向患者介绍VSD的相关知识,展示负压引流材料。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术中护理]1、麻醉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隙阻滞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体位仰卧位。3、术中配合(1)见骨科一般护理之术中护理。(2)VSD多为急诊手术,应在短时间内准备好手术用品及手术室。[术后护理]1、见骨科手术一般护理和麻醉后护理。2、将患肢用一软枕10-30cm,以保证硅胶管多孔端处于最低位,同

3、时利于静脉回流与患肢末梢血运观察。3、观察全身情况,因创面较大、渗液较多,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4、注意观察患肢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如发现末梢温度降低、发绀、麻木、疼痛等逐渐加重,及时通知医师。5、负压引流过程中,瘪陷的膜恢复原状,薄膜凸起,下有积液或有液体渗出,提示负压失效,应及时通知医师。6、在固定时,引流管保持足够的长度。翻身时需防止因牵拉脱落,引流管受压卷折使负压吸引中断。每天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保持负压吸引通畅。如人工皮下有积液、积血,引流不畅,适

4、当转动硅胶管或向远心端稍挤压引流管。同时可适当调整患者体位,检测负压情况。7、保持创面清洁与干燥,加强基础护理,减少感染发生。冬季注意患肢保温,用棉垫覆盖保暖,有利于患肢血运。[健康教育]1、肢体保持功能位,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畸形。2、减压术后抬高患肢,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进行患肢以外的任意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术后2-3d,病情稳定后进行患肢锻炼。3、指导患者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每组50次,每天3组。检查锻炼方法是否正确,可将双手放于髌骨两侧并推动髌骨,不能活动则股四头肌坚强有力。1、出院后避免

5、下地行走,休息3个月.做患肢功能锻炼并随访。(一)截肢术后冬眠疗法[目的]主要用于骨科截肢患者术后产生的幻肢痛及伤口疼痛。[病情观察]1、根据病情变化观察意识变化,即患者呼之能应,疼痛定位正确,有大、小便意并能表达正确。2、加强生命体征观察,特别是呼吸频率和节律。在刚开始使用冬眠疗法时,应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以及面色变化,每小时1次,连续4h;平稳后4h观察1次至24h;以后每班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至冬眠疗法结束。测体温6h1次,同时进行疼痛评估至冬眠疗法结束。[专科护理]1、取平卧位,患肢抬高20°.不能使

6、患者突然坐起或激烈翻动,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予床栏保护。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加强翻身、拍背,以防肺部并发症。3、定时唤醒患者,给予适当饮食,并观察有无胃潴留、腹胀等不知,对不能进食者,应予鼻饲及静脉营养支持。4、定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以免发生压疮。5、可根据患者的疼痛调整滴速,每小时巡视并记录在输液卡上。(一)经皮椎体成形术[目的]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用骨穿针在透视下行椎体穿刺,将骨黏合剂注入病变椎体内,解除或减轻疼痛,加固椎体,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术前护理]见骨科一般护理

7、。[术中护理]1、麻醉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2、体位俯卧位。3、术中配合见骨科一般护理之术中护理。[术后护理]1、见骨科一般护理及麻醉后护理。2、术后平卧6h,避免穿刺处出血、血肿;6h后协助翻身,下床活动,但避免过度负重。3、术后停用镇痛药,以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效果。4、术后观察四肢活动度,以及时发现穿刺过程中脊髓损伤。5、若出现下肢肌力下降、麻木、剧烈放射痛、呼吸困难、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应及时通知医师。[健康教育]1、3个月内避免脊椎负重、转体动作。2、3个月后门诊随访,有剧烈疼痛应及时就诊。(四)牵引技术Ⅰ、皮肤

8、牵引[目的]这是用贴于患者皮肤上的胶布或牵引捆于患肢皮肤上,利用其皮肤的摩擦力,通过滑轮装置,在肢体远端施加持续牵引力传递到骨骼上。[专科护理]1、保持反牵引,床尾抬高15°-20°.移动患者时,应有另一人拉住牵引绳,切勿取下重锤。2、巡视观察,出现以下问题及时处理。(1)牵引绳是否脱出滑车,牵引绳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2)重锤是否坠地失效,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