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马秀琴讲课讲稿.ppt

新生儿发热--马秀琴讲课讲稿.ppt

ID:61285469

大小:22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1-24

新生儿发热--马秀琴讲课讲稿.ppt_第1页
新生儿发热--马秀琴讲课讲稿.ppt_第2页
新生儿发热--马秀琴讲课讲稿.ppt_第3页
新生儿发热--马秀琴讲课讲稿.ppt_第4页
新生儿发热--马秀琴讲课讲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发热--马秀琴讲课讲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生儿发热--马秀琴特点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散热快出生1小时体温降低2.5℃在适中温度下逐渐回升,一般12~24小时内稳定在36~37℃机制新生儿产生发热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它们是由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紊乱造成的。体温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新生儿期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无论产热和散热功能都不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容易波动,易发生低体温,也容易发热。新生儿对发热耐受性差,体温过高可引起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呼吸暂停,严重者引起惊厥、脑损伤甚至死亡。体温测量的的方法和部位测量的部位肛温腋温颌下温腹股沟温度耳温皮温监

2、测直肠温度最接近新生儿的核心温度,常采用直肠测量法。测直肠温度时,取屈膝仰卧位,充分暴露臀部,用鞣酸软膏润滑后将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2~3cm,3分钟后取出,用纱布擦净后检测读数并记录。肛温测肛温的缺点:新生儿直肠较短,肛表插入的深度不易掌握,加上新生儿的直肠壁较薄,如不小心可造成直肠穿孔。如操作谨慎轻柔,则可避免。腋窝有丰富的血管,测得的温度接近新生儿的核心温度,但比肛温略低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屈肘过胸,尽量紧贴皮肤,同时护士在旁扶持测量侧上肢以夹紧体温计,测量时间5分钟。腋温腋温测量简单易行,对新生儿干扰小,临床最常应用颌下温测

3、量的方法: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颌下与颈部皮肤之间夹紧,5分钟后取出。颌下测量体温的优点:测量部位暴露于体表,不论任何季节都方便测量,简便、安全、快捷。颌下测量体温的缺点:是不易固定,易造成体温表脱落,影响结果,应有护士在旁协助。腹股沟温度测量的方法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腹股沟中l/3与内1/3交界处(即股动脉搏动处),体温计方向与腹股沟平行并紧贴皮肤,同时使该侧大腿内收,紧靠腹壁,如腹股沟处有尿、汗液时,应先擦干,5分钟后取出。腹股沟温度与腋温接近,避免测腋温解衣的繁琐,简便易行耳温方法:用特制的红外线耳式体温计,通过测量鼓

4、膜及周围组织的红外线辐射来了解体温。将被测新生儿的耳廓轻轻向后上方拉,外耳道暴露,将红外线耳式体温计的探头轻轻插入耳道并向下压,按下测量开关,1秒后取出,检视读数,记录耳温值。红外线耳式体温计测温无创伤、操作方便,可在1秒内读到准确数据。由于鼓膜及周围组织靠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且鼓膜下部和下丘脑同由颈内动脉供血,红外线耳温计外耳道测温法所得体温可较好地代表新生儿的核心温度,因此,红外线耳温计是一种较适合新生儿体温测量的便捷方式。测量时要使用一次性保护胶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皮温监测方法:用热敏电阻为探头的电子体温计,将热传感器电极轻贴在

5、皮肤上记录皮肤温度,对新生儿干扰小,随时可以监护新生儿的体温。缺点:是探头不易固定,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常见原因和鉴别诊断环境因素引起新生儿发热当新生儿周围的环境温度过高,如新生儿室或母婴同室室温过高、新生儿包裹过严过多、新生儿暖箱温度控制不当、光疗时温度过高、放置新生儿的辐射抢救台皮肤温度电极过松或脱落时.可引起新生儿的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原因是新生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低下,不能迅速启动散热机制,扩张外周血管,通过增加外周循环散热降低体温;新生儿的汗腺组织发育不完善,足月儿环境超过30℃或腋温大于37.2℃时才开始散热,早产儿的汗腺发育更差,因

6、此,也不能通过出汗促进身体散热。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生后3~4天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IC,患儿烦躁不安、啼哭、面色潮红、呼吸增快.严重者口唇干燥、尿量减少或无尿。应与新生儿感染引起的发热鉴别,前者体检无脐部及其他感染灶,心肺听诊正常,无感染中毒症状,血象正常,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病原因为摄入水分不足。因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出大、小便等丢失相当量的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量较少.如未及时补充可造成体内水分不足,致新生儿血液浓缩而发热。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汗腺发育不完善,哺乳少,更易发生本病。待补充水分

7、及降低环境温度后即可缓解。新生儿感染引起发热感染是引起新生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包括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原虫等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脑膜炎、肠炎等。感染引起新生儿发热的机制是:新生儿感染的细菌和病毒毒素.如细菌细胞膜的内毒素,是外源性致热原,它能启动一系列免疫学的作用而引起发热。外源性的致热原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白细胞介素1。内源性致热原激活磷酸脂酶A!,后者导致前列腺素产生。前列腺素产物之一前列腺素E!(pmstaglandinE2,PGE2)通过提高下丘脑体温中枢的体温控制点水平引起新

8、生儿发热。新生儿感染时除发热外,还表现全身状态较差、可找到感染病灶、末梢循环不良、外周皮肤血管收缩、吱端发凉、核心温度与外周温度差增大等。但是要注意.发热不是新生儿感染的可靠标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