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docx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docx

ID:61294473

大小:13.1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24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docx_第1页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docx_第2页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docx_第3页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docx_第4页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  一、高考作文试题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二、阅卷情况概述  1、作文得分情况  今年高考作文全省平均分,XX年是,满分18人次,考生比XX年多,满分比XX年少,07  年满分作文20多人。  2、阅卷情况总体介绍  考生、阅卷老师都比去年增多,评卷培训严格认真,增加阅卷教师资格审核环节。  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约61万,比去年增加了7万多,阅卷老师比去年增加了200多人,中学教师占70%。  作

2、文阅卷教师为600人,后又从其他小组调拨人手过来。今年作文阅卷增加了阅卷教师资格的审核环节。  阅卷分工是报到之前就电脑分好的,6月13日上午集中开大会,由语文评卷组工作人员统一进行阅卷相关事宜的培训,接着是分组到不同的多媒体教室参加相应题组的阅卷培训。作文组阅卷培训从大约上午9:30开始,一直到中午12:45才结束,由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主讲,她对题意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并对样卷进行了逐一分析。  接着,下午先进行试评,每个小组10位阅卷老师,每位老师先试评两组试卷,如果两次作文评判的分数都与所在小组的平均分相差两分以

3、上,那么,就被视为不适宜评判作文,很遗憾地要打道回府了。试评结束后进入正式评卷,每天6小时,若晚上加班,就要阅卷9小时,一共进行了10天。  3、阅卷操作流程  作文阅卷按照等级评分标准给分,小组调控,后台系统总监控。  作文阅卷按照分项标准给分的(见附图一),参考答案所示的评分标准对应电脑阅卷时出现的对话框  (见附图二),每一个标准点一下鼠标,最后点“提交”,一篇作文完成阅卷要点6下鼠标。每一篇作文都有至少两位老师评阅,两个分数超过7分的自动进入三评。  组长有一台电脑可以反映全组阅卷的情况,随时调控进度和平衡得分,比如,改得过

4、快或过慢就会提示注意,而如果一位老师的评分过于集中在某一区间,区分度小于5的时候,组长也会单独提示的。  在所有的阅卷机器之上,还有一个总的后台阅卷系统,由作文阅卷大组通过它对每个组、每个老师的所阅试卷随时调出来查阅,若发现某位老师和别的老师的评判分数相距太大——设定的最大差距分是7分,就会提醒相关老师调整。阅卷期间,小组长不断地被召集开会,然后小组长在短会后及时向大家传达作文阅卷大组的意见或建议。对满分作文比较慎重,即使是两位老师同时都给了满分,后台阅卷系统也会重新集体讨论,再决定是否审核通过。  三、阅卷心得体会  (一)更重视

5、学生的思维品质评价  与往年的注重作文结构、作文语言的文采不同,今年的高考作文更注重学生内在思维品质的评价。从作文评卷组陈妙云老师对本次高考作文的题意说明以及语文评卷组组长柯汉林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讲话可以这一特点。  陈妙云老师在阅卷培训时做了9点说明,其中对题意解读的说明有:  (一)对题意的说明  “不要轻易说‘不’”中,有“不要轻易”和“不说不”两层含义,着重强调的是“不要轻易”。基于此,有五个角度:  1、为什么不能轻易说不。  2、怎样才能不轻易说不。  3、可以针对某个人、某类人群、某件事、某种情况展开阐述。  4、可

6、针对当下情境或背景阐述为什么要“不轻易说不”。  5、从结果、效果来谈,不轻易说不的好处。  (二)对把握题意的说明  1、只写不要说“不”,忽略了“不轻易”,判基本符合题意。如论坚持、论面对大自然等。但不要以题意的评判代替其他标准的把握,如果考生只是基本符合题意,但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等,那么表达、发展等级项就可按照相应得标准往二、三等评判。  2、笼统提及“不轻易”,但重点落在说“不”上,则属符合题意,只是一笔带过“轻易”,落点在说“不”上。  3、既表达了不“轻易”,又表达了不要说“不”,则是切合题意。  4、文章以“不轻易”为

7、重点,把“不轻易”分析的很具体透彻,或设置一种情境,来展现什么是“不轻易”,则为更优。  (三)对“不轻易”的说明。既然“不轻易”这么重要,这样去强调,那么怎样理解“不轻易”呢?  61万考生对什么是“不轻易”的理解肯定是丰富多彩的,允许考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主要可以概括为:  1、面对绝境,包含险境、困境、窘境、逆境等,在一般人都放弃、在常理下都会放弃而他不放弃,把这样的情境写足,就是写出了“不轻易”。  2、缘于理性。考生对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对一件从未经历的事情,不轻易说“不”;对复杂的现象,在未理清是非曲直时,不轻易说不;对任

8、何事情都显示愤情式的姿态,来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这就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就很容易轻易地说“不”。  3、出自智慧。有时不得不说“不”的时候,有的人却运用高度的智慧、高超的方法、巧妙的艺术、圆满的谋略去说“不”,这就是写出了“不轻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