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ID:6129663

大小:3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4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_第1页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_第2页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_第3页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_第4页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宜春学院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 杨凡指导老师:黄祖才【摘要】从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来探讨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性青少年处于心理上的“断奶期”时,多表现为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热情奔放、积极进取,却好高骛远、不易持久,在各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冲动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但情绪波动较大,缺乏自制力,看问题偏激,有时不能明辨是非。他们虽然仍需依附于家庭,但与外界的人及环境的接触亦日益增

2、多,其独立愿望日益强烈,不希望父母过多地干涉自己,却又缺乏社会经验,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师长如有疏忽,往往误入歧途。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了解,积极寻求科学的教育对策。本文试就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诱发原因及其教育对策进行浅析,旨在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是心理疾病的高危年龄。发达国家发病率12.4%—21.8%范围内,发展中国家在10.4%—37.6%.2000年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不同地区的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

3、,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且有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根据本人近几个月对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表明90%的青少年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严重心理困惑:  一、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期观察,我们发现当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方面的问题这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表现为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求知欲下降,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部

4、分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案例:我的同学小明很怕学物理和数学,一见到理科题目就感到头痛,无心复习,晚上难入睡,半夜易惊醒。非常害怕考试,考试时会紧张得头脑一片空白,手心出汗,难以集中精神答题,遇到难题容易放弃。在初中时成绩很好,总是被各种荣誉包围着。上了大学学习并不大用功,成绩越来越差,数学和物理学不好,由此对物理课和物理老师产生了恐惧感。到了考试,几次大考成绩一次比一次差,特别是物理,导致现在对其他科目都失去了信心,越学越差。以前希望每门都能过关,现在成绩已经掉到了最后,感到前途无望。表兄表姐们都非常

5、优秀,自己压力很大,很担心别人会因自己成绩差而看不起自己,尤其怕辜负了妈妈。考试焦虑是我们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持续的心理情绪状态问题。每当在考试之前,当我们意识到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这是面临考试的学生中普遍而突出的现象。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忧虑,紧张,不安,记忆力下降,思维受阻,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变白,皮肤冒汗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考试焦虑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则会影响学习效率。小明在考试前害怕物理,难以专心学习;在考试过程

6、中因过度紧张而出现心慌、思维阻断等症状,影响了考试水平的发挥。可见,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考试焦虑心理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主要在于学生未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表现为与教师的关系紧张,相互不理解、不信任;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学生孤僻、专横性格;同学间在寻求被接纳的归属感、理解和信任方面常常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孤独感,出现早恋。案例:我的初中同学小刘在课堂上经常与我们任课老师顶撞,恶做剧,甚至逃学打架、偷窃,学校、年级组多次教育,初中三年各种处分一大堆,家长也非常焦急与担心。这是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

7、了解、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初中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三)青春期闭锁心理。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

8、并存于同一个体。案例:赵某,男,13岁,初一年级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