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江河道治理项目建议书.doc

牟江河道治理项目建议书.doc

ID:61335805

大小:5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1-25

牟江河道治理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牟江河道治理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牟江河道治理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牟江河道治理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牟江河道治理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牟江河道治理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村镇牟江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承办单位:江村镇牟江村委法人代表:盘继海呈报时间:二0一四年九月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1.1绪言牟江河道地处潇水河流域一级支流上游牟江村,据2008年资料统计,牟江村人口1400人,土地面积6800亩,耕地面积800亩,人均收入5574元。牟江村地处双牌县西北部山区,位于洛湛铁路公路和尚江公路沿线,是双牌县药材、木材加工区的交通要塞。近年来,该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木材加工已具雏形,药材市场正在形成。牟江河道东岸紧靠洛湛铁路路,2005年建设洛湛铁路路时进行了护堤,但是西岸尚未加固护堤。由于

2、河水长期冲蚀和洪水冲刷,西岸耕地不断冲毁流失,河道越来越靠近村庄房屋,严重地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治理河道,兴利除害,刻不容缓。为贯彻落实《水利产业政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效防治自然灾害,缓解水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改善投资环境,特编制该项目建议书。1.2项目建设的依据《潇水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2014年江村镇政府工作报告》;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潇水河支流具有山区性河流洪水暴涨的特点,洪涝灾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多次造成堤岸冲垮,河水泛滥,严重制约着牟江村经济发展。如96年的特大洪灾,冲毁

3、耕地、道路、房屋被淹,造成3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2)、现有河道西侧堤岸标准低,大多为简易砂质土堤,断面较小,未加任何护砌且不完善,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防洪能力低,一些堤段防洪标准不足五年一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3)、流域内因修建洛湛铁路,造成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沿河跨河建筑物及人为采砂活动,严重侵蚀河床,河道两岸自然坡面淘空、坍塌,缩小行洪断面,加重洪涝灾害;(4)、牟江河道上游的药材区和木材加工区快速发展,给牟江等下游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药材市场发展,必将极大地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

4、长点。因此,加强牟江河道防洪建设,发挥其与日俱增的防洪效益,是切实可行、十分必要的。1.4项目建设的任务牟江河道治理工程范围自通村桥至尚江公路牟江大桥,河段全长10.5KM,河道设计底宽30M。工程内容为疏浚河道10.5KM,新建石堤10.5KM,建步行桥一座,建塘坝一座。该工程建成后,牟江河道防洪标准将提高到20年一遇,可保护人口1400人,耕地215亩,养殖面积50亩,洛湛铁路线、尚江公路两条交通主干线,为牟江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2建设条件2.1水文2.1.1自然地理及河流水系牟江河道河流源于板园,涉及白果

5、、牟江,流域面积58.1KM2.,流程短促,自成水系,自西南向东北汇入潇水河。河流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汛期水量丰富,骤涨骤落,旱季则易干;河水含沙量,除局部地区外,一般不大。2.1.2流域概况牟江河道为潇水河主要支流,发源于双牌县西北部的板园(海拔850m),流域面积58.1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5公里,平均坡降4.68‰,该河流经牟江、白果等村汇入潇水河流域。2.1.3工程现状⑴因洛湛铁路公路建设需要,牟江河道东岸已经进行了部分护坡。沿河道东岸已经修建总长约0.8km的重力式挡土墙,墙体为浆砌毛块石,墙高2-4m,河道西岸为简易土堤,西侧为农田和民居

6、,河水冲蚀严重。通村桥到尚江公路牟江大桥西岸堤长0.5km;(2)牟江河道由于长期的河水流沙沉淀和矿产品废料排泄,淤泥剧增,河道变浅,河道深度在2米—2.5米,严重影响汛期泄洪安全。2.1.4气候特性牟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季节性强,光照充足,降水量偏少,夏暑冬寒,温差较大。受大气环流分布的制约表现为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年平均气温17.6℃。年最热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29.3℃;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5.8℃。2.1.5径流和洪水牟江河道流域内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春、秋、冬多干旱少雨,河道河流很小,平均径流200mm-

7、800mm。汛期多集中在7-9月份,降雨强度大,降雨量约占全年60%,洪水涨落快,具有山区性河流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峰型以单峰居多。流域内没有水文测站。2.2地质牟江所在位置属庞岭山系北端一部分,河流两岸山坡陡峭,山顶高程500~900米,山坡坡度30度至35度,属侵蚀低山峡谷区。由于历经多次的地壳运行和长期的剥蚀堆积,形成了三面环山、朝南敞开、呈簸萁状的地貌轮廓。总的地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集山区、丘陵、河滩为一体。  牟江河道离山较近,两岸地势较为陡峭。下游地势较低,河床较浅,东岸因防洪公路建设需要,已修筑防洪石堤,西岸段(尤其在侵蚀岸及开

8、采河砂的岸段)侵蚀塌岸较严重,危及岸线堤基稳定,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耕地保护。3建设规模3.1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