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畔响起织机声.docx

耳畔响起织机声.docx

ID:61413102

大小:64.6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1-26

耳畔响起织机声.docx_第1页
耳畔响起织机声.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耳畔响起织机声.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耳畔响起织机声掘港镇华丰小学602班徐周慧今天翻阅《如东大观》,看到“民间纺织与如东纱厂”甚是好奇。原来纺纱织布早在清末明初在我们如东就十分的兴旺。当时,农家自产棉花进行土纺土织,以自用为主。织户自给有余时便有出售的。也有织户帮邻里加工,收取加工费的。土法织布的工序繁琐。先要靠手工把棉花纤维与棉籽剥离,再将纤维搓成棉条,在手摇的纺车上纺成棉线。浆纱,经纱,做成盘头,安装在木制的手拉梭织机上,穿好棕扣待织。这些工序我说起来简单,不知道那时的织女要付出多少的心血,熬过多少个深更呀?在这种近乎原始的手拉梭织机上织布,须手脚并用,以脚踩动

2、踏板,使得两片棕一上一下张合,右手拿带着违纱竽管的梭子向张开的经纱口投掷过去,左手再把梭子投过来,同时拉动扣板将纬纱压紧,两眼专注地检查布面,一梭接着一梭地边纡边织,那布幅就一寸又一寸地延长着,翻卷着。限于腕力,一个最伶俐的快手,起早带晚一天也织不了数尺的布。正像古诗中梭描写的:“民女家家勤早起,机中忘却未梳头。”阅读至此,我不禁对奶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父亲对我多次说起他小时候家中的事儿。父亲姊妹七个,那时住着稻草房子,三面的墙是土夯成的。前墙则是用芦柴织的网帐,门也是的。穷得只剩下几个活人。那年头能吃上饱饭就算不易了。为了一家

3、的生计,奶奶从她远亲家借来了织布机。放在了阴暗狭小的堂屋中。奶奶是明的,也是能干的,看着会布的人是怎布的,回来便一个晚上学会了,以后帮人家布得几个工,使得一家九口生存下来。白天得下地干活,布的便是在昏暗的豆油灯下。奶奶一天只能睡一个夜心。也不着,帮着剥棉籽,,,做小,桶管⋯⋯父小候就枕着机声入睡,又在机声中醒来。父的就是母布来的,姊妹七个没有一个没上学。多么大的母呀,她用九十多斤的身子,一台机撑起了一个家。洋布侵入使土法布淡出了人的生活,奶奶也失了。十多年前,奶奶中了,凭着她要活下去的决心,保住了性命,落下了半身不遂。福的身躯也已

4、有一百四五十斤,常握着一根江芦拐杖,坐在房屋的西山下用的眼睛无奈地看着西下的夕阳与屋后匆匆的行人⋯⋯指老刘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