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4.3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doc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4.3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doc

ID:61454161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2-01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4.3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doc_第1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4.3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doc_第2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4.3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doc_第3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4.3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doc_第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4.3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4.3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它直接制约着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学习积极性低。而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   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

2、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收获成正比例,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需要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反之,不良的学习效果,使学习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收获,从而削弱学习需要,降低学习积极性,导致更差的学习效果,最终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要想使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一是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二是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我们知道,学习效果虽然是客观的,对它的评定也遵循一定的客观标准,但是

3、学生对它的感觉却有主观性。因此,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第一,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第二,课题难度要适当,学生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学生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第三,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第四,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当然,成功体验的获得,最终必须依赖于学生学习上的真正成功,即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大多数成绩不良问题,其实质是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或应用上存在障碍。

4、由于新旧学习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先前学习中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因此,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为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

5、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应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   从间接途径考虑,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以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就各种课外活动小组而言,很多参加的学生,最初可能并不是出于对某一门学科的爱好,而很可能是追求活动中的娱乐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比如,参加自然小组的学生,可能不是出于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而是出于对外出郊游的向往;参加数学小组

6、的学生,可能不是出于对数学本身的兴趣,而是由于喜欢数学的游戏形式。但是在活动过程中,自然小组的学生就可能发展出对地理、化学、物理等方面知识的兴趣;数学小组的学生则可能会产生学习计算、测量等方面知识的愿望。结果,原来对娱乐、游戏等要求的满足,就转化成了新的学习需要。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

7、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阿特金森认为,主体对某一问题的反应倾向的强度(Trg)是由内驱力强度即需要(Mg)、到达目标的可能性即诱因(Erg)和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即价值(Ig)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即:Trg=MgErgIg。其中,Erg+Ig=1。也就是说,当难度越小,目标实现的可能性(Erg)越大时,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Ig)就越小;反之,当难度增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Erg)减少时,目标的价值(Ig)就会增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