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外斜手术诊治研究.doc

共同性外斜手术诊治研究.doc

ID:61468137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2-02

共同性外斜手术诊治研究.doc_第1页
共同性外斜手术诊治研究.doc_第2页
共同性外斜手术诊治研究.doc_第3页
共同性外斜手术诊治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共同性外斜手术诊治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共同性外斜手术诊治研究摘要:回顾性总结182例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回访近期(1周)正样率87。36%,远期(≥6周)为82。52%,以术后正位的159例计算手术量,在直肌后退手术中,平均每1mm矫正1。05°,在退缩手术中,平均每后退及缩短1mm,矫正3.97°。讨论了评价标准及远期疗效的界限,影响视功能恢复的因素和手术量的问题。关键词:外斜视外科手术共同性外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而且常有弱视或双眼视功能异常。多数共同性外斜患者需手术治疗才能恢复双眼单视和改善外观,为了探讨外斜视手术成功的有关因素,对我科1988-1996年住院手术且资料完

2、整的182例共同性外斜病例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般情况:男85例,女97例,年龄3-37岁,平均年龄15岁,其中,恒定性外斜视93例,间歇性外斜视89例,本组病例术前斜视角均≥15°。检查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及术后7天,6周、1年、2年、4年常规用角膜映光,三棱镜遮盖法,视野弧法及同视肌检查斜视角和双眼视功能。手术量设计和术后眼位的评价主要根据角膜映光法及同视机检查。手术方法的选择:按Duane的外斜分类法:(1)分开过强型(AC/A高)行双外直肌后退,不足部分行内直肌缩短。(2)辐辏不足型(AC/A低)行双内直肌缩短。(3)基本型:

3、在单眼(一般在弱视眼)上行眼内直肌缩短术及处直肌后退术,术中对AV现象予以矫正。合并下斜视亢进的行斜肌减弱术。术后效果评价:术后斜视度≤±5°为正位。±6°--10°者为改善;≥±10°为失败。结果病例随访率术后1周为100%,术后6周为72。5%。术后1年为43。2%,2年为30。12%;术后4年为14。35%,把各阶段随诊的病例的发病年龄,斜视类型,斜视度分组及病程等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术后不同阶段的病人,上述各因素构成的差异无显著性(4P>0。05),可见客观上种。原因造成随访率的衰减,但他们的构成比符合随访抽样。本组病

4、例手术正位率(表1)术后1周的正位者共159例,正位率87。3%,改善者为18例(9。89%)。术后6周,随访者共103人,眼位≤±5°者有85例,正位率为82。52%,眼位改善者13例(12。62%)。表1:共同性外斜视术后近期与远期效果(眼位)时间总例数眼位≤±5°眼位±6°-10°眼位±≥±10°例数%例数%例数%术后1周18215987.36189.8952.75术后2周1038582.521413.5943.89术后1周时对159例正位者行同视机检查:其中128例无双眼视,31例有双眼视功能占19。5%。其中有立体视12例

5、占7。55%,术后6周对95例正位者行同视机检查,27例有双眼视功能,其中15人有立体视,占14。56%,术后1年有同时视占25。48%,有立体12。34%。术后2年有同时视27。01%,有立体视11。5%。术后4年有同时视20。83%有立体视占9。38%。从术后1周获正位的159例中取出记录完整的105例来计算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量,该组病例中单眼后徒+缩短或双眼后徒+单眼缩短手术有55例,平均手术量为14。96mm,平均每后徒有50例,平均手术量为9。5mm,平均每后徒1mm矫正1。05°。如表2表2:105例外斜视的手术量手术类

6、型正位眼例数平均手术量平均矫正量每MM矫正量退缩5514.96±4.0228.01±7.53.87±0.19单退509.5±2.4218.32±3.011.05±0.11讨论4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的评价:本组病例以手术后的斜视度≤5°°作为成功的标准,但对此标准的评价各国作者均不一致。Schwartz等[1]的标准在±15°之内。郭静秋等[2]的手术成功标准为±10°之内。我们的标准与多数作者一致。通常,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术后6周眼位变化趋于稳定,因为术后引起的肌肉变化已不太大,故以术后6周的期限作为评价斜视术后远期效果是恰当的,本

7、组病例以术后1周、6周、1年、2年、4年正位率分别为87.36%,82.52%,81.34%,78.41%,75.23%,其中差异无显著(P>0.05).因此,我们支持以术后6周作为评价远期疗效的时间标准的观点.影响视功能恢复的因素:眼位偏斜是影响视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之一,外斜视手术时机的选择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是为手术后是否获得立体视觉,我们对矫正眼位正位的159例,平均年龄在15Y患者在术后1周、6周、1年、2年、4年行同视机检查其立体视恢复率为7。55%,14。56%,12。34%,11。52%,10。93%,其间差异

8、无显著性(P>0.05),立体视觉恢复得不理想,根据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患儿年龄偏大,多数已超过视觉以发育敏感期,手术仅能起到美容作用。(2)恒定性外斜视单眼抑制较深,形成弱视,视功能较难恢复。(3)斜视角度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