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移动通信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论文.doc

探移动通信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论文.doc

ID:61472431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2-02

探移动通信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论文.doc_第1页
探移动通信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论文.doc_第2页
探移动通信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论文.doc_第3页
探移动通信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论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移动通信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移动通信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新产品扩散摘要:移动通信产品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该产业中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对新产品在该产业市场中的扩散过程和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从网络外部性方面描述了其扩散的特点和成因,并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邻域的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一、移动通信新产品在市场中的产品扩散特点移动通信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7.5%,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平台。截至2007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数达5.47286亿户,手机普及率为41.6%。移动通信网络用户群体规模庞大,构成了

2、一个庞大的复杂网络,采用社会网络方法研究通信新产品的扩散在近几年的国外的研究中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移动通信产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技术创新速度快于其它产业,各种新产品和新服务层出不穷。可是,正如Chakravorti(2003)指出的那样,技术创新速度很快,但市场接受这些创新的步伐要比预期慢得多,该产业中许多创新扩散的速度十分缓慢,大多数创新产品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最典型的如2003年起3G的大规模商用,尽管在5年时间内大力推广,至今为止3G业务用户和收入仍然只占很小比例,只有韩国的SK、日本的docomo,kddi获得了部分成功,2008年中国移动对TD-CDMA3G业务试商用

3、更是受到了市场的冷遇。由此追述,2000年推出的2.5G业务,包括彩信、无线数据上网,wap等业务经过了长达5至6年的市场培育期才在2006年开始有所起色。但是至今传统语音和短信仍是,世界各大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和利润增长点。与此相对应的是,彩铃、手机即时通信如移动QQ、MSN等业务却异军突起,在整个市场中迅速扩散。怎样把新产品和新服务成功推向市场,移动通信新产品在市场中扩散的规律的研究都是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移动通信产业新产品扩散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该产业的网络化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4一种新产品或服务的推广往往依赖与使用该产品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条件,这就导致产业中企

4、业之间的决策相互依赖,只有相关企业之间协调起来,新产品扩散才能成功。但是,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使得这种协调十分困难。②产品本身呈现出网络效应特征,一种产品的使用价值随着使用这种产品的用户规模增加而递增。网络效应使得消费者之间的决策相互依赖。早期采用新产品的用户面临很大的风险和较低的使用价值,只有一定数量的用户采用了新产品,市场正反馈机制才能够触发。因而,需要协调消费者之间的采用决策。实际上,移动通信产业新产品扩散过程本质上是创新企业、竞争者、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之间集体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更高层次可以抽象为一个复杂多主体动力学过程。新产品扩散过程的关键是提供一种协调机制和适当的政策干

5、预,使得扩散过程朝预期轨迹演化。传统新产品扩散理论假设扩散过程服从S型扩散模式,用微分方程来拟合。对于某些新产品,这一假设模式是合理的。而且,从预测的角度看,这是对新产品扩散过程的一种展望,以便据此作出相关的管理决策。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移动通信产业新产品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如临界群体现象、双峰模式,陡峭S型曲线等等。即使观察到新产品在一个市场的扩散轨迹服从S型曲线,也不能够就此假设该产品在其它市场的扩散也会服从这种模式。因为新产品具有的网络效应特征改变了消费者的新产品采用决策和市场竞争模式,新产品扩散更多取决于市场参与主体的策略性行为,扩散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市场参与主体的集体决策动力学。传统

6、新产品扩散理论不适合移动产业的新产品扩散,国内外学者正在探索新的方法和建立新的理论。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有关移动通信产业新产品扩散的研究集中于:①产品的网络效应特征及其对新产品采用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②复杂系统,尤其是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的运用。42.1产品的网络效应特征及其对新产品采用决策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新产品具有一个显着特点,那就是网络效应。如果某项产品的效用随着拥有该产品的用户规模增大而增加,该产品就具有直接网络效应特征(KatzandShapiro,1985)。由于直接网络效应来源于不断增加的新用户,因而又称为需求方网络效应。梅特卡夫定律认为网络总价值与网络

7、规模的平方成正比,个体的网络价值与网络规模成正比。Swann(2002)却指出,个体感受到的网络价值与网络规模之间的关系大致呈S型。刚开始网络规模太小,消费者的效用增加很缓慢:随着网络规模扩大,效用值快速增加:当网络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效用几乎不再增加。间接网络效应说明核心产品与互补产品之间的关系。核心产品的消费量越大,与之兼容的互补产品种类越多价格越低,就产生了间接网络效应(KatzandShapiro,1985)。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