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伤寒杂病论运用大黄临床发展.doc

小议伤寒杂病论运用大黄临床发展.doc

ID:61475118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02

小议伤寒杂病论运用大黄临床发展.doc_第1页
小议伤寒杂病论运用大黄临床发展.doc_第2页
小议伤寒杂病论运用大黄临床发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议伤寒杂病论运用大黄临床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议伤寒杂病论运用大黄临床发展大黄又名川军,绵纹、性寒、苦泄,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为临床常用药之一。早在《草经》就有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的记载。仲景为善用大黄之鼻祖,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大黄”共计有36方。1其用药特色从剂型上据病情的急缓分别以汤、丸应用;用量上因药量的大小之别,作用部位不同;炮制上的“薰”、“酒洗”、“去皮”制作不同,药效各异;煎法上的“水煎”、“酒煎”、“后下”、“麻沸汤”浸渍等煎法不同,作用各异;服法上因病情不同,有“顿服”、“得利则止”、“分温再

2、服”或“日三服”及“少少温服之”等服法。2其药功著效卓2.1攻下导滞仲景灵活应用大黄于攻积导滞,成为下法之源,主要体现在配伍不同,分别有寒下、温下、润下等几法。即:①以大黄配芒硝、枳实、厚朴、甘草组成著名的治疗阳明“胃家实”之三承气汤。其分用治热结胃肠的痞、满、燥、湿、坚等症。并根据其症不同,即上述症状具备、证情急迫者,则以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急下存阴;若病情较缓,症见“痞实而满”者,则以小承气汤泻实消痞,除满痛;若病缓仅见“燥实而坚”者,则用调胃承气汤润燥通便,调和胃气。②以麻仁丸(小承气汤加大大黄用量,配合养阴润燥下泻热之麻仁、杏仁、白芍)治胃强脾弱之“

3、脾约”证,成为润下泻热之范例。③以大黄配大辛大热的附子、细辛(名大黄附子汤)主治寒湿闭阻证,为温下之祖方。可见,古云“大黄乃荡涤之将军”很形象的说明了本品是一味难得的攻下导滞、去菀陈莝之要药。2.2泻火解毒凉血仲景据其大黄性寒、入气血分、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临床广泛用于火毒上攻之症。3以大黄配黄连(名大黄黄连泻心汤),以麻沸汤浸渍(取其轻扬)用治邪热入胃,壅滞成痞之证。以大黄配芩、连(名泻心汤)煎服顿服,治疗火毒上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症。又大黄配芒硝、丹皮、桃仁、冬瓜仁(名大黄牡丹皮汤),治下焦瘀热之肠痈。有泻下逐瘀,凉血解毒之效,为治肠痈之祖

4、方。总之,仲景以大黄作为泻火解毒凉血之用,为历代医学所推崇。2.3活血逐瘀仲景以大黄配桃仁赤芍、丹皮、水蛭、蛰虫等治疗“瘀热在里”、“干血内着”等引起的谵语如狂,腹满疼痛、经水不利,五劳虚极症瘕疟母等证。如将大黄配破瘀逐干血之桃仁、蛰虫(名下瘀血汤),治疗干血内着之“产妇腹痛”或“经水不利”等,用蜜丸、酒煎、顿服,取其缓攻入血,柔中有刚,逐瘀而不伤正。又以大黄配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蛰虫(名大黄蛰虫丸),主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之证,用本方攻补兼施,峻剂丸服,使之扶正不留瘀,

5、祛瘀不伤正,即谓“缓中补虚”。总之,仲景以大黄作活血逐瘀之用,为后世活血化瘀学说形成奠定了基础。2.4泻湿热、利胆退黄仲景以大黄为主配伍他药,分别治“谷黄”、“酒黄疸”等阳黄证。如用大黄配伍清热利湿之茵陈,栀子(名茵陈蒿汤)主治“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之“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证;亦治“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证。总之,仲景以大黄为主清利湿热退黄之理论久经临床验证,至今沿于临床。3现代医药学对“大黄”的研究及临床运用3.1大黄的药理作用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大黄主要成分为具有泻下作用的蒽醌化合物,其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增强肠蠕动

6、,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属接触性泻药;大黄有抗病原微生物(如抗细菌、抗病毒等)、抗内毒素、抗感染、解热等作用。内含鞣质有止泻作用,故在服用较大剂量大黄产生导泻作用后,能产生便秘的后作用。此外,大黄还有止血、保肝、利胆、健胃、抑制胰消化酶、降血脂、降压、增加免疫及抗衰老作用。3.2在给药途径上扩展到采用针(剂)、粉(剂)、膏(剂)、散(剂)等制剂,以口服、灌肠、注射液、外用等多种途径给药。3.3在临床治疗上该药现广泛用于内、妇、儿、骨外、五官科、皮肤科等临床各科。以治疗病毒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胆道出血、急慢性肾衰、败血症、急性胰腺炎、肥胖症及高脂血症

7、、黄疸、呕吐、血栓性浅静脉炎、腹膜后血肿、急性肠炎、泌尿系感染、骨折、腰椎管内麻醉术后腹胀等证,张力性水泡、带状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