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FIR滤波器的DSP实现.doc

实验十二FIR滤波器的DSP实现.doc

ID:61486584

大小:1.62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2-05

实验十二FIR滤波器的DSP实现.doc_第1页
实验十二FIR滤波器的DSP实现.doc_第2页
实验十二FIR滤波器的DSP实现.doc_第3页
实验十二FIR滤波器的DSP实现.doc_第4页
实验十二FIR滤波器的DSP实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十二FIR滤波器的DSP实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十二FIR滤波器的DSP实现座位号:第一组B5姓名:于杏小组成员:陈翔宇董泽人指导老师:李彧晟2014年实验目的1、巩固数字FIR滤波器的概念2、理解定点DSP中数的定标、有限字长、溢出等概念3、理解算法现实中实时的概念4、掌握DSP软件开发过程及基本调试方法5、了解C和汇编实现算法的区别一、实验仪器计算机、C2000DSP教学实验箱、XDS510USB仿真器、示波器,信号源。二、注意事项进入CCS顺序:1、打开C2000实验箱电源(确认实验箱电源正常加载)2、点击CCS2(C2000)进入开发界面退出CCS顺序:3、关闭CCS2(C2000)应用程序

2、4、关闭C2000实验箱电源5、严格控制输入信号的幅度,在示波器上确认幅度小于后,再接入实验箱。6、利用CCS查看DSP内存数据或作图显示时,最好先停止程序运行。3三、实验内容1、针对FIR算法,设计滤波器系数,完成数据的定标,查看滤波器特性曲线。2、建立工程,编写DSP的主程序,并对工程进行编译、链接,利用现有DSP平台实现FIR滤波器算法,通过信号源、示波器理解滤波器特性,验证实现与理论设计的一致性。四、实验要求 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1、独立完成项目编译、链接、调试的全过程;2、当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时,改变正弦信号频率,观察示波器,记录各频点对应的幅度

3、,并描点做图,与理论设计的幅频曲线比对,做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幅频曲线与理论曲线均需附在实验报告中,指出FIR滤波器系数的设计参数指标。1、记录FIR核心算法程序执行时间,以及采样时间,判断该系统是否实时。2、利用数码显示管,添加语句或者编写子程序,使之能够显示实验完成日期。 课件上的要求:3、完成FIR滤波器系数的定点设计并仿真;4、在数据采集程序的基础上,添加FIR模块,实现算法;5、调试程序,实现FIR功能,利用硬件验证;6、改变输入正弦信号频率,记录对应的幅度,描点作图,与理论幅频曲线比较(同要求2);7、数码管轮流显示实验者的学号;8、验证系统的实

4、时性,测试采样周期以及计算时间(同要求3)。一、实验步骤及结果1、FIR滤波器系数的确定:设计阶数N=50,Wn=[0.30.6]的带通滤波器。打开Matlab,输入“h=(50,[0.30.6],’bandpass)”,得到所要求带通滤波器的系数。再输入freqz(h);得到理论幅频响应图。由图可以看出所设计的滤波器系数最大值为0.3008,最小值为-0.2420,为了保证数据在该范围内且精度最高,采用Q15表示法对系数定标。即:输入h2=round(h*2^15),得到定标后的系数h2:系数定标后的频率响应为:可以看出,与前面定标前基本相同,某些地方略

5、有差异,这也是定标带来的误差。1、FIR程序的实现:为了得到实际幅频响应,在数据采集实验的程序中添加程序如下:for(j=0;j>4;for(k=0;k<=N;k++){a=h[k];b=(DATA[N-1-k]);temp=(b*a);y=y+temp;}*DAOUT=((y>>10)+0x8000);2、 采样频率的设计:为了简化设计,也为了能方便看出滤波器的特性,将前面数据采集程序中的采样频率扩大2倍,即:。相关程序修改为:EvaR

6、egs.T1PR=31;//定时器周期寄存器1、功能的验证:调节输入信号频率为f=4kHz(采样频率为18.6kHz,Wn=[0.3,0.6]),峰峰值为1Vpp的正弦信号,得到示波器输出如图:示波器输出为幅值1.4Vpp的正弦信号。   调节输入为2.5kHz,输出正弦信号幅度变为0.3Vpp。调节输入信号为7kHz,幅度减小明显,功能基本正确。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际幅频特性曲线,在[2kHz,6kHz]取一系列频率点进行幅度测量,得到结果如下表:利用matlab画出理论与实际幅频响应如图:由上图可以看出:输入为截止频率2.8kHz时,输出幅度为0.85Vp

7、p,近似为通带输出1.4Vpp的一半;输入为截止频率5.5kHz时,输出幅度为0.7Vpp,近似为通带输出1.4Vpp的一半,即-6dB,符合设计要求。另外,可以看出该FIR的过渡带范围约为(0.29,0.59),而理论过渡带为(0.3,0.6),可能是数字处理过程中的有限字长效应和AD量化误差造成的。截止频率点的波形幅度并不是输入信号幅度1Vpp的一半。这是由于AD在采样时把[-1.5v,1.5v]的信号转换成[0,3v]的信号,而DA输出时又将信号转换为[-2v,2v],故输入输出信号之前虽然存在某种关系,但幅值已不相同,自然在截止频率点输出波形幅度不

8、是输入波形幅度的一半。此时应该以通带波形的幅度作为参考幅度,而截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