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doc2012.doc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doc2012.doc

ID:61490467

大小:23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2-06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doc2012.doc_第1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doc2012.doc_第2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doc2012.doc_第3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doc2012.doc_第4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doc201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doc201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庆市奉节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编制单位:重庆海博建设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O一三年八月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一、编制说明根据历年来重庆市住宅工程出现的质量通病及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的通知,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编制以下防治措施:二、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5、《屋面工程质

2、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三、工程概况:重庆市xxxxxx工程由xx号楼,属群体工程,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商业及其他用房:xxxx平方米;住宅:xxxx平方米;xx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桩基础,标准层高3米;按六度抗震设防;防火设计的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防水等级为Ⅱ级。四、常见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通病表现形式: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治理主要措施: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

3、,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2、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0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00m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钢筋宜细且密。(1)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

4、8mm。(2)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3)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φ6@200。(4)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

5、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4、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5、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45m且无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2个月。6、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7、

6、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8、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9、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110、板面钢筋的支撑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优先选用长条马凳。搁置时按排连续放置,排间距不大于800mm,边排距端部边缘不应大于200mm。支撑件应置于板底钢筋以上,不得直接搁置于模板上。11、现浇板内电气及智能等线管应避免交叉和过度集中布置,禁止三层及以上管线交错叠放,现

7、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间,线管直径小于1/3板厚。住宅工程楼板宜双层双向布置钢筋,当采用板分离式配筋时,应在无上层钢筋区域沿管线方向增设φ6.5@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片。12、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示,每1.5-2m2范围内宜设置一处,浇筑过程应进行插签检查厚度。13、端部无搁置的板面钢筋应设置横向搁置钢筋。14、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双层上排钢筋应设置钢筋小马镫,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15、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

8、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16、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17、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充分,在混凝土终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