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板钣金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弯板钣金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ID:61499577

大小:1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07

弯板钣金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弯板钣金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弯板钣金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弯板钣金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弯板钣金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弯板钣金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前言当前钣金成形技术发展形势,课程设计的意义或目的。2零件图的分析2.1零件的功用与经济性分析该零件是一种接触片,起导电作用。该零件外形简单,尺寸精度不高,最高精度不超过IT13级。材料为08钢,冲压性能良好。故该零件经济性良好。2.2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2.2.1结构形状与尺寸该零件外形简单,对称,无悬臂和窄槽,有两个孔,符合最小孔径要求,孔边距和孔间距均符合成形要求。该零件有一处折弯,弯曲半径为R4,符合最小弯曲半径要求。2.2.2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该零件精度最高的尺寸为、,接近IT13级,精度不高。该零件未标注表面粗糙度,考虑为Ra12.

2、5,适合冲裁。2.2.3材料该零件材料为08钢,属于普通碳素结构钢,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性能适合冲压。结论:该零件符合钣金成形要求,适合压力加工,其加工工艺性良好。3钣金成形工艺设计3.1成形工艺方案的确定3.1.1成形工序性质与数量的确定根据制品结构可知,该零件成形工序有:冲孔、落料、弯曲。两个可以同时冲出,折弯有两个,也可以同时弯曲成形。故冲孔、落料、弯曲工序数量各一次。3.1.2成形工艺方案的分析与确定根据工序类型和数量,可以拟定出以下成形方案:方案一:落料、冲孔、弯曲单工序成形。方案二:冲孔落料复合,再弯曲成形。方案三:冲孔、落料、弯曲

3、级进成形。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模具结构简单中等结构较复杂模具数量3套2套1套生产效率较低较高高零件质量精度较差较高较高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工艺方案,可以看出:方案一模具简单,数量多,冲压效率低,而且质量较差;方案三模具最复杂,数量只有1套,冲压效率最高,适合大批量生产,制品质量较好。方案二模具结构复杂程度中等,数量有两套,冲压效率教高,质量较好。故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该零件属于中批量,质量要求不高,选择方案2较合适。3.2成形工艺参数的计算3.2.1成形尺寸的计算(冲裁件不用计算)(说明:要画图表示)该零件属于弯曲件,故要计算其展开尺寸。已知,故其

4、中一个圆角的展开尺寸有:,又已知a=90,r=4,查系数表x=0.39,故有展开总长有:3.2.2排样设计与下料方式的确定1.计算料宽绘制排样图板料规格拟选用1.5mm×800mm×l500mm(08钢板)。考虑坯料形状,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采用对排。条料定位方式采用导料销导向,挡料销定距,取搭边值,(查表4-6)则进距条料宽度排样图如下:2.裁板方案1)板料纵裁利用率条料数量每条零件数每张板料可冲零件数材料利用率2)板料横裁利用率条料数量每条零件数每张板料可冲零件数考虑到最后条料裁剪的废料仍可以加工制品,个数为,故总个数为649个。材料利用率

5、由此可见,横裁有较高的材料利用率,但最后废料冲裁操作较麻烦,故决定采用纵裁法。3.2.3各工序冲压力的计算与冲压设备的选择1.冲孔落料工序冲孔力式中落料力=156.5331.5440=其中卸料力0.49其中推件力4×0.4其中留在凹模里的废料片数(设凹模刃口高度,则)冲压总力显然,要选大于150kN压力机,但考虑冲压的可靠性,选用J23-25压力机。2.弯曲工序为了保证折弯质量,弯曲工序采用校正弯曲,故其弯曲力为:查相关手册,得P=50MPa,A=372mm2,故因为压料力比校正弯曲力小很多,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选择J23-16压力机。3.3钣

6、金成形工艺规程的编制见钣金成形工艺规程卡片。4钣金成形模具设计本例中,选择第一道工序冲孔落料为例,说明模具设计过程。4.1模具类型和结构形式的确定4.1.1模具结构类型的确定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复合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冲孔落料复合模。为了方便操作,采用倒装式复合模。4.1.2工件的定位方式的确定零件的生产批量属于中批。合理安排生产可采用手工送料方式能够达到要求,且能降低模具成本,因此采用手工送料方式。考虑零件尺寸、料厚适中,为了便于操作,保证质量,采用导料销导向、固定挡料销定距的定位方式。4.1.3卸料与出件方式的确定为了保证工件质量,采用

7、上出件方式,由模具下模有卸料机构可以将箍在凸凹模上条料卸下,并起压料作用,故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制品最后留在落料凹模内,采用刚性推件装置推出。两个冲孔废料由冲孔凸模在每次冲压过程中顶出凸凹模。4.1.4模架类型及模具组合形式的确定该零件质量要求不高,批量为中批量,为了方便安装调整及操作,采用后侧导柱模架。考虑零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因此采用II级模架精度。4.2模具零件的设计与选用4.2.1工作零件的设计(1)凸、凹模间隙的确定(2)凸、凹模工作尺寸的计算(3)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4)凸模结构型式及尺寸的确定(5)凹模结构型式及尺寸的确定4.2.2

8、定位零件的设计与选用4.2.3卸料与出件装置的设计(1)卸料装置设计(2)推件装置设计(3)顶件装置设计4.2.4支承固定零件的设计与选用(1)凸(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