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上课.ppt

归园田居上课.ppt

ID:61550272

大小:1.99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2-27

归园田居上课.ppt_第1页
归园田居上课.ppt_第2页
归园田居上课.ppt_第3页
归园田居上课.ppt_第4页
归园田居上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上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意人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诗歌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简介:(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东晋浔阳(今九江)人。号“五柳先生”。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

2、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由于政治腐败,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山水田园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

3、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后世称誉他“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时代背景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钻营取巧阿谀逢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陶渊明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自主探究(结合相关

4、诗句说明)1、从何而归?(结合相关诗句说明)厌恶悔恨官场生活尘网樊笼比喻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人为什么要回到田园?(结合相关诗句说明)陶渊明热爱自然为何要走入官场呢?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归去来兮辞并序》有志3、归向何处?园田(1)描绘出怎样的田园生活?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屋子前后,花木葱茏;一带村落,炊烟袅袅;几声鸡鸣,几声狗叫;一派闲适、祥和、幽美的气息,透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2)

5、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白描、融情于景、以动写静(3)何为“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世道太乱,官场太黑暗,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关于“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天净沙•秋思》4、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

6、,虚室有余闲轻松,闲适,怡然自得,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面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身体虽然辛劳,但却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诗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可能是某个字、词、句用的好,也可能是某个艺术手法用的妙,或者是语言风格博得了你的喜爱,也可能是……),请找出来,说说理由。奇文共欣赏归纳诗歌的写作特点:一、运用白描的手法二、运用情景交融

7、的表现手法三、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四、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五、语言平浅自然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厌弃田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官场:尘网樊笼幽美、闲适归园田居恋归诗人走上“返璞归真”之路,保持住了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小结: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

8、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晋陶渊明田园诗派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比较《归园田居》与此诗在思想感情、艺术技巧方面的异同。课外拓展艺术技巧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异:《归园田居》写景用白描《田园乐》写景用渲染思想感情同: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