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对待孩子的谎言.doc

宽容对待孩子的谎言.doc

ID:61551297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2-27

宽容对待孩子的谎言.doc_第1页
宽容对待孩子的谎言.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宽容对待孩子的谎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宽容对待孩子的“谎言”一般,2岁到4岁是孩子说谎的高峰期,比如把别人的玩具说成自己的,把幼儿园的玩具偷偷拿回家。撒谎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不同年龄段的撒谎行为有本质区别,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欺骗。当孩子初次“说谎”时,不必过于担心焦虑。首先,要用一种宽容的心态理解孩子的一时撒谎;其次,要懂得倾听和等待孩子的解释;最后,在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后,和孩子共同面对“谎言”背后的事件,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并积极解决问题,解开心结,把“谎言”变为“真话”。2岁:现实和幻想混淆镜头1:小班的两个孩子在争执。天天说:“阿泽撒谎,魔方明明是壮壮的。”只听,阿泽肯定地说:“这就是我的

2、,是爸爸买的。”可第二天,阿泽在爷爷和老师的陪同下,把玩具还给了壮壮,并连连道歉:“这不是爸爸买给我的,我喜欢玩,每次都拿在手上玩,但这不是我的,还给你,对不起。”镜头2:早晨,在妈妈的陪伴下,小米从口袋里掏出幼儿园的一块积木还给老师,妈妈不好意思地向老师道歉:“昨天,她偷偷把积木带回了家。”很多小班的老师和家长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撒谎”和“偷窃”事件。显然,尽管都是在用语言表达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但孩子的所为绝对不是成人世界中的“偷”和“骗”。阿泽和小米只是把现实和幻想混淆了。年龄尚小的孩子撒谎不是为了想“骗”谁,而是因为不能清楚地分辨现实和幻想,当内心的某种想法过于强烈时,孩

3、子就会坚信不疑地认为那是事实,并且把头脑中幻想的事情当做事实讲出来。面对小年龄孩子的“无意说谎”,家长该怎么办?不妨借鉴有经验老师的做法。比如,老师听到天天和阿泽的争执,虽然明知玩具是壮壮的,但没有马上点破阿泽的“谎言”,而是悄声对一旁的壮壮家长说:“别着急,我知道玩具是壮壮的,玩具先暂时放我这儿,给阿泽一个机会,等他家长回家问清楚,我们再解决吧。”第二天,在阿泽归还了玩具后,老师和阿泽展开交流,通过情境模拟,帮助他认识到“喜欢别人的玩具可以借来玩,但是不能拿走不还”。同样,当小米还玩具时,老师蹲下笑着对小米说:“你是不是喜欢这个玩具啊?如果喜欢,可以向老师借回家玩,玩过后再

4、还回幼儿园就可以啦。”然后,请小米把玩具送回“家”(玩具筐中),并告诉她:“小朋友都把玩具带回家,幼儿园就没有玩具了,玩具也会想家的。”对于懵懵懂懂的孩子,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说了和事实不符的话”、“拿了别人的东西”的真实后果是什么,比如,有人会伤心,幼儿园没玩具了等;要耐心向孩子解释那些“禁止事宜”背后的缘由,而不是用权威来强迫控制孩子的行为。家长可以学习老师的做法,不武断地批评,而是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喜欢别人的玩具可以借来玩,但是不能拿走不还”,“幼儿园的玩具可以向老师借回家玩,玩过再还回来就可以”。否则,“你这样不是好孩子”之类的定性言语,很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同时

5、,要引起注意的是,平时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会让孩子更加认为,只要是喜欢的都是自己的。4岁:逃避惩罚有时撒谎是为了逃避惩罚,尽管谎言明明很容易“被识破”。孩子到4岁左右,认知能力会发生质的飞跃,能熟练撒谎逃避惩罚,这个时候的谎言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欺骗。但是,因为孩子不会把内心想法表达清楚,所以家长和老师往往会根据观察猜测孩子撒谎的原因。镜头1:一天,离园时,跃跃违反了幼儿园的规定——离园时,不许在幼儿园逗留玩耍大型运动器具,偷偷玩了滑梯,结果不小心划伤了。回家后,爸爸无意中说了一句:“老师知道了这事,肯定会批评你的。”说者无心,

6、听者有意。镜头2:第二天,当老师发现跃跃脖子的划痕时,跃跃立马解释是在家划伤的。老师发短信提醒家长,跃跃回家后在父母的不断追问下,才承认自己对老师撒了谎。镜头3:第三天,爸爸妈妈一起送跃跃上幼儿园,领着跃跃来向老师道歉。一边,妈妈担心说谎是道德品质问题,会给别人留下坏印象;另一边,爸爸认为,跃跃还小,偶尔说谎,没关系,妻子小题大做、多虑多想。两人为此争执不下。首先,面对4岁左右孩子的“谎言”,更需要耐心和宽容。跃跃的老师并没有把跃跃当成“坏孩子”,而是向家长仔细分析了个中缘由。跃跃说的事情虽然有违事实,但也情有可原。第一种可能,跃跃被老师问起时,自己也记不清了,随口一说。第二

7、种可能,跃跃害怕挨批评,暂时用“谎言”来掩饰。也有可能,当时忘了幼儿园的规定,受伤后才想起来。4~5岁的孩子开始逐渐在意别人的评价,比如特别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无意犯了错,会试图掩饰,这也是中班幼儿“说谎”的常见原因之一。第三种可能,跃跃误解了爸爸无意说过的话,可能会想“只要我不说,老师没看见,就不会知道,就不会批评我了”。一方面被教导“不可说谎”,另一方面却因说实话而挨批评,这种矛盾体验必然造成孩子冒险说谎,并为逃避惩罚不断提高说谎的水平。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孩子说谎的最佳办法并非“质问”,而是让孩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