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三原则.doc

英语写作三原则.doc

ID:61554528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27

英语写作三原则.doc_第1页
英语写作三原则.doc_第2页
英语写作三原则.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英语写作三原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英语写作三原则原则一:逻辑语义关系标示语的使用句子间或段落间的命题之间的语义联系可以通过逻辑关系标示词直接连接起来,以显性的语言成分形式出现于篇章表层;这就是所谓的语篇逻辑语义的“显明性”(explicitness)。但在有的情况下,或是因为信息本身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楚,或是因为情景语境已经提供了必要的启示,即使没有连接性词语,句子与句子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通过隐性的衔接手段连接起来;语篇逻辑语义的这种特征被称为语篇逻辑语义的“隐含性”(implicitness)。连接是指用连词、副词或词组(短语)等逻

2、辑关系标示语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的手段,可用来表示两个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绝大多数的语言研究者认为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的确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差异。如朱永生(2001:102)认为,与其他所有衔接手段相比,连接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别最大的一种衔接手段;再如,连淑能(1992)认为,由于汉语注重意合,在汉语的语篇中,隐性的连接成分是相当常见的,是读者或听话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一种语言现象。而英语注重形合,英语中语篇连接成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显性的。因此,这种“显明性”和“隐含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3、和这种差异所造成的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在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由于受汉语隐性连接传统方式的影响,在两个命题之间常常不使用逻辑语义关系标示语,有时甚至因为理解问题而误用逻辑语义关系标示语,因而造成逻辑关系表达不清的问题。在英语写作具体行文过程中,连接或表示语篇中不同命题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成分就是我们所谓的逻辑关系标示语。它们往往是一些常见的小词。比如说,“and”一般被用来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but,however,yet,nevertheless”等一般被用来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越

4、是常见的词,就往往越为学生所忽视;加上受汉语逻辑语义“隐含性”特征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极易出现逻辑关系标示语的误用甚至于不用。因此,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我们应当着重培养自己对这些标示语的敏感性。原则二:照应标示语的使用照应(anaphora)又称前指。从广义上来说,它指的是语言表达中一个词或短语在语篇中被用来(回)指同一语篇中另一个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前者一般被称为前指词(anaphor),后者一般被称为先行词(antecedent)。两者之间是一种语义上的共指(co-reference)关系。这种共指

5、关系可以出现在同一句、同一段落或同一篇章中,是篇章连贯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近几十年来一直是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语言教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根据先行词与前指词之间的关系及其词法和句法特点,照应关系可以分为三大类:句际照应、动词性照应和名词性照应,分别如下例所示(划线部分分别为先行词和前指词):(1)Johntoldmethathecouldfinishthetestinhalfanhour,butIwouldn’tbelieveit.(2)a.Hewenttothepartyesterday.Sodidhisw

6、ife.b.Perryboughtabluejacket,andTomøablackone.(3)JohnboughtaredcarandPaulboughtawhiteone.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照应标示语(又称指称词语)指的是名词性照应,它包括所有名词性的词语,如代词、名词等。照应标示语之所以能够成为保持语篇逻辑语义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因为其指称性。苏东坡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不同的指称词语代表着不同的“视点”;从不同的视点看待同一个事

7、物或现象得出的结果或结论肯定不一样。照应标示语对于保持语篇逻辑语义关系的重要意义在于,通常大学英语四、六级或是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中的作文写作所要求的篇幅一般是200字左右;全国统一的公共外语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作文所要求的一般字数也只是200字左右;一般英语应用文的字数要求更少,只有100字左右;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虽各校要求不一,但字数最多也不会超过500字。在这样有限的篇幅内,视点不可能多变,否则语篇中的主题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其中的逻辑语义关系就会变得复杂而难以把握。一般地来说,即便是用对比或比较

8、的方法来展开主题的话,一般也只需要两个视点。因此,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在这样的语篇篇幅内,,应当加强在使用照应标示语时视点应该保持基本一致的写作训练。视点如果不一致,就很可能在语言表达中形成照应偏误的问题。照应偏误会造成名词性词语指称不明,使语篇中的逻辑语义关系混乱而难以理解,从而违反了语言使用的“明晰”原则和“经济”原则,使读者难以理解。如果违反了“明晰”原则或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