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孩子看“透”.doc

不要将孩子看“透”.doc

ID:61557158

大小:15.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1-02-28

不要将孩子看“透”.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不要将孩子看“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要将孩子“看透”一位小朋友将邻居家的小朋友打哭了。爸爸很生气,将他拉到跟前教训:“说,你是怎么把人家打哭的,少跟我玩心眼,你心里怎么想的我可是看得透透的。”这位爸爸的话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我小的时候,有一次爸爸给我五元钱用来交学费,我却到一个小卖店花掉二角钱买了一块蜜糕吃。因少了钱,所以学费不能按时上交。老师向我讨要过多次,我只推说爸爸还没给我。老师亲自找到爸爸要学费,于是,我做的错事就露底了。爸爸找到我问话:“为什么不交学费?”听到爸爸的问话,我的大脑先是一片空白,然后就开始说谎:“我本来是想交钱的,但是在路上钱丢了两角。”我把在口袋里装了许多天的钱交给

2、爸爸看。爸爸数了数,果然只少了两角。这时,我多么期望爸爸能相信我的谎言,然后我再也不敢偷花钱了。爸爸数完了钱,站起来,在我面前踱来踱去,并要求我看着他的眼睛。当我抬头看爸爸时,分明能感觉得到自己内心那份巨大的慌乱。爸爸生气地说:“你也敢跟我玩花样。我一看你的眼睛,就知道你在说谎,我看得透透的。说,是不是在说谎?”被爸爸看透了心灵,我刹那间慌得不知所措。我紧张得出汗了,几乎要哭起来……这次经历,让我感觉到当无助的孩子面对一个能看透他心灵的人时,孩子需要去承担一份无法承担的心理重压。面对“精明”的爸爸,我的内心遭遇过无边无际的慌乱,有一种无助的恐惧在心灵深处蔓延,

3、这是对孩子稚嫩心灵的一种伤害。所以我坚信,能将孩子的内心“看透”,并不是父母的骄傲,而是父母与孩子交流中的一种诟病,因为“看透”将让孩子的心灵无法躲避责问的压力。现在,我也是一个六岁孩子的爸爸了,小家伙很淘气,有时也和我玩花招。每当儿子与我玩心眼时,我总是故意将自己的目光变得“短浅愚钝”一点,为的是不将儿子“看透”。比如,有一次儿子在小朋友家里玩时,看到人家的玩具好,就偷偷拿出来玩。我问:“唉,这么好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儿子就慌张地对我说:“爸爸,是前楼的陈雷小朋友借给我的。”我能发现儿子因说谎而透露出来那种慌乱,但我却故意假装没有看透儿子在说谎,而是说:

4、“噢,是这样子,明天还给陈雷好吗?我可是天天能见到陈雷的。”儿子便松一口气,因为我“相信”了他的谎言,并且给他留出了弥补错误的时间,第二日,儿子果然将玩具物归原主了。“明天把玩具还给人家”,是我用“愚钝”留给儿子的心理空间。我不将儿子看透,是因为我想给儿子留下可以收拾自己自尊的机会,我不想让我的“精明”将儿子的心灵逼迫得无处可藏。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有权拥有一处可以躲避责问的空间,只有拥有了这个空间,孩子的心灵才有可能得以喘息,然后渐渐归于正道。不要将孩子看透,这应该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智慧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