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观点.doc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观点.doc

ID:61557994

大小:7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2-28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观点.doc_第1页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观点.doc_第2页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观点.doc_第3页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观点.doc_第4页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观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观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观点一、敬畏知识,敬畏经典,提高教材解读能力。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教材的解读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余映潮老师说过: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境界是: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提高教材解读能力?(一)纵横相联,读懂教材的价值,高屋建瓴  1、无论是哪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是在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所以我们应首先仔细阅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编排体例。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学生的眼

2、光去认知、加工和处理教材。特别注意研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下的总目标与第四学段(7-9)阶段目标,从而把握整套教材的价值取向,解决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总方向问题。  2、阅读教材前编者《写在前面》的话及目录,了解教材具体编排内容,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及附录部分,以利于教学过程中纵横相连,比较阅读等等。浏览全部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体系概况,这既可较快提高语文自身文化素养,还可以明确教学计划,整体把握好教材,维护语文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在教学中做到化简为易,灵活施教。  3、阅读单元前的单元提

3、示及教参里的单元说明,了解本单元学习主题及学习目的。以前老人教版教材以知识为主线编排,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现在新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题为主线编排,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单元提示里面,明确的告诉了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目的,着重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需认真研读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13-  4、关注文前提示和文后练习设计,有的放矢。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篇例文前有导读,后有练习,有的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有的提示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有的点名了基础知识,有的还渗透了教法学法。在教材研读过程中,教师

4、要充分利用教材文前的提示和文后的练习设计,以发挥其点拔提示功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读文本,捕捉教材的突破点,胸中有丘壑  首先“无他”备课,梳理个性感悟。所谓“无他”备课,就是我们拿到教材,先不要翻闭任何与教材有关的材料,用自己的思考捋出自己对教材的独立理解和感悟,那是一种感觉,也是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探清作者是如何通过一句、一词、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观点、感情的,凭自己的直观感受备出一节纯自然的原生态课。教师只有通过阅读教材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弄清给学生“教什么”,同时

5、有自己的个性感悟,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记得余映潮老师讲《云南的歌会》时,他独特而新颖的内容和思路,就是由他最初的原生态的“无他”备课时的个性感悟组成的,全文教学就围绕三句话来进行:第一句话,这篇文章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文章的片断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言简易赅,个性独特,且教学效果很好。  然后“有他”备课,厚读薄发,利用教材的魅力点。“有他”备课,就是在自己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去大量参阅相关资料,让自己的课堂丰厚

6、起来。占有的资料多,可调用的东西就多,使用的时候才会信手拈采。脱口而出。-13-  记得我在准备《三峡》这篇课文时,正好读到《余映潮讲语文》这本书,其中写余老师在《三峡》词语板块的教学中,对课文进行分解,将字、词、句、段拆开,再重组,提取精粹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了字词的特点来教学:  幻灯:老师建议:试一试趣味识字的方法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巴东三峡 峡:  重岩叠嶂 嶂:岩:  绝嗽怪柏 巘:  清荣峻茂 峻:  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

7、意思:  沿溯阻绝 溯:  素湍绿潭 湍:  悬泉瀑布 瀑:  飞漱其间 漱:  林寒涧肃 涧:  猿鸣三声泪沾裳 沾:  通过将文中的字拆开,按“山”旁和“氵”旁的规律重组。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字偏旁的意义,以后遏到类似的字,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根据偏旁判断大概的意思。同时,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并且在字词的发现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变得更有语文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学习并模仿。受到很好的效果。  在诗歌的教学中,我除了阅读参考书和一些教辅资料之外,我还学习余映潮老师在他的作品里提出的“一诗四读”法:(1)-13-吟读——

8、体会情味(2)译读——理解内容(3)背读——积累语言(4)说读——飞扬神思。效果确实很好,已成为我在诗歌教学上的主要方法。  古语说得好:“树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想当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通过“读”来丰满自己,这不仅能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也能引领学生取得最大进步、迎接人文性教材的挑战。  (三)读透教材,贴近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  “从研究教材的角度讲,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