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变压力为动力.doc

中学生如何变压力为动力.doc

ID:61573275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1

中学生如何变压力为动力.doc_第1页
中学生如何变压力为动力.doc_第2页
中学生如何变压力为动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如何变压力为动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生如何变压力为动力    读了新东方所做的调查报告——《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来源与困难》,对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困难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所谓学习压力是指学习过程与结果带来的紧张与张力,从情绪上来讲,压力具有不舒服的、想摆脱的负性的特点。从心理学上来讲,压力是一种隐喻,比喻负担之下的情绪负荷。  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应当从更长远的人生来看。压力可以分为基本的和多余的。基本的压力就是做一件重要而不确定的事情的过程中产生的中等强度的、不妨碍做事情效率的压力,这种压力是具有适应性的,甚至构成了做事的动力。就中学生学习来说,适当的压力有利于人们提升精力、紧张起来、保持注意力专注。如果面

2、对重要的考试一点压力都没有,甚至进入考场后还困倦着,是一定考不出好成绩的。压力一般与重要的事情应对有关,也是一种人类的应对方式,与应激有关。遇到人生的重大事情,只有产生压力,才能动员身体的能量,专心解决问题。适当的压力也不会导致痛苦,而且正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比如,一个艺术家或运动员,完成一件作品或比赛后,闲暇时反而觉得空虚,他们就会主动策划下一个目标,让自己紧张起来,享受压力的快乐。然而,压力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动力,也会构成烦恼或情绪痛苦。如果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压力过大,甚至出现躯体的症状,妨碍了学习效率,这种压力就是不健康的,就是多余的。区分压力的健康与不健康性,一个主要的

3、指标就是,压力是给学习带来了有益的结果,还是造成了损害的后果。另一个指标是主观感受,如果是轻微的不舒适感,则是适应的,如果是严重的、痛苦的感觉,则是不健康的压力。  从调查报告结果来看,我认为,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总体上还是健康的,回答压力很大或非常大的人数为23%,这是可以接受的。我认为,压力较大或压力一般是可以接受的,表明心理是健康的,这部分人还是多数,占到60%以上,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压力是处于健康的、适应的水平上,对于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毕业班的学习压力比普通年级高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压力更大一些,三线城市比一线城市的学习压力大一些,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4、问题在于对压力过大的同学,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来减压呢?同学们选择最多的依次是听音乐、看到成绩的进步、看电影和运动,这些都是效的,但是同学们对于心理学的方法有所忽视。现补充几点:  第一,接受压力。接受压力是最难做到的。所谓接受,就是接受这种消极情绪,但不让它影响或妨碍我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接受压力需要有心理勇气,接受不是照单全收,而是要看到压力的积极一面,从成长和成熟的角度来重新理解压力,从人生的历练的角度来领悟压力,从消极和积极的完整角度来看待压力。压力就具有动力的方面了。如果我们从完全没有压力的角度来对待我们的中学学习,如果让我们随心所欲地轻松地边玩边学习,我们也会失去学习的

5、动力和能力了。  第二,改变学习动机。战胜压力的一个心理学法宝是把学习的外在的目标变成内在的目标。内在的目标叫做自成的目标,即通过学习的美好体验来强化学习兴趣。其实,学习除了枯燥的一面,还有创造的乐趣、解题的专注、成就带来的高峰体验、解出来难题带来的满意感与向他人请教获得收获的人际满足等,这些都是其他娱乐所带不来的体验。要想改变学习动机,家长和学校就要改变教育方法,把竞争与比较的思维变成引导自主与创造的思维,让学生感觉到收获和进步就是最好的奖励。这一点也在调查报告中体现出来,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是考试的排名和家长的期望。调整动机是最为迫切的任务,涉及整个教育观念的改变。  第三,培

6、养外向和专注的态度。压力大的同学一般都是爱反省自我,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的人。这种态度有好处,有利于人际比较,但也导致患得患失、穷思竭虑的负面情绪。比如考试失败,有时是运气不好,考试结果不全受个人控制,如果你经常反省与自责,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其实,外向而简单的心态有利于解决问题。成绩不好之后,忘记它,把主要精力放在下次的考试与复习上,乐观执着、改变行动、努力投入,反而有利于成绩的提升。  压力应对可以分为情绪应对和问题解决应对。女同学倾向于情绪应对,即面对压力时,调节消极情绪,如放弃目标、自责或反省,而男同学倾向于问题解决应对,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难题上,如

7、果实在不能解决,则放弃与接受。研究表明,外向的人幸福感高,压力下表现更加胜任。  第四,培养乐观的态度。乐观即是相信明天会更好。乐观是一种气质,即本能地觉得明天会好起来。乐观在压力或挫折时,发挥作用。有研究发现,乐观的人对挫折的解释与悲观的人完全相反。1、挫折的长久与短暂。乐观的人相信挫折失败是暂时的,而悲观者认为挫折是长久的。2、个别与普遍。乐观的人相信挫折与失败是个别的,比如,数学考不好,乐观的人认为只是几何部分没有考好,而其他部分考得不错;而悲观者认为挫折是普遍的,比如数学没有考好,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