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doc

农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doc

ID:61575525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1

农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农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农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新学习方式学国学诵经典四川省宣汉县希望小学袁伟国学经典既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既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质兼美,已得到人们的重视。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出之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适应新课程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使古诗文经典诵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有利于学生诵读能力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在现阶段小学

2、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时常常把文本意义的解读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这种做法剥夺了学生自主理解国学经典的权利,没有注重学生个体之间不同的内心体验。这种情况下,诵读本身被简单化为意义接受,诵读主体的“我”已不复存在,诵读活动不再是一种自我领悟、感受和体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会”和“神契”让位于压制、规训和屈从。因此,创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在课堂教学中,读懂经典。1、在语文课堂教学诵读经典。我在学生国学经典学习中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诵读:通过“初读--体验感知、品读--体验感悟、展读--体验创造”的国学经典诵读模式,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

3、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与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初读经典”就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通读全文,初步感知整体语言;“品读经典”就是先品再读,精品细读,反复吟咏,体会国学经典语言的精美;“展读经典”就是对诗词中的精妙之处展开想象,玩味研读,感悟诗人的丰富情感。2、在诵读指导课中,感悟经典。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古诗文的语言美、声韵美和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性情、培养情操是大有好处的。学习健康向上的古诗文,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对于提升民族素质和高尚情操也是十分重要的。二、在语文综

4、合性学习中领悟国学经典创造是诵读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不论是忧国忧民还是寄情山水,古诗词往往是作者借以表达感情的有效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感认同,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他们进一步创造美的热情,将国学经典化作心中的美。1、给诗配画诗人不但在作诗,其实带给我们的是一幅生动的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人们常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诵读古诗时,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充分发挥想象,画出诗意图,并围绕学生的作品展开讨论,“画什么?”“怎样画?”“这样画合不合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文意境的

5、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2、仿编古诗有时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场景和古诗联系起来,以此去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就是让学生表达美的好方法。例如,在《赠汪伦》一诗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多么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离别的场面,亲密的同学转学、最爱的亲人要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那我们一起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己最不舍的人。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大家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

6、出自己的诗篇.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c、将古诗改写成小故事。有些国学经典本身就是一幅图,图中描写着一个动听、美妙的故事。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就是一幅很美的图画,我们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他们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入手,大胆想象图画上面以及背后的故事,在这个引导的基础上,再将这个题目以小作文的形式进行布置,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从作业情况来看,同学们写得各有特色,效果非常不错。d、创编课本剧。要想让学生体会深刻,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当一

7、回小演员,走进古诗的意境中去。其实很多的经典都可以将它编为剧本,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一演。比如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赠汪伦》、《游子吟》、《小儿垂钓》等都可以设计为课本剧的。如用《赠汪伦》的课本剧让学生这样来演,学生的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学效果也非同寻常。演汪伦:(A学生边踏步边唱歌往前急走,高声喊)李兄,请留步!演李白:(B同学循声音望去,感叹自言自语道)啊!是汪伦兄来了呀!尽管我怕他伤心难过,才不辞而别,可终究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