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菊司马光救友.doc

张利菊司马光救友.doc

ID:61575588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01

张利菊司马光救友.doc_第1页
张利菊司马光救友.doc_第2页
张利菊司马光救友.doc_第3页
张利菊司马光救友.doc_第4页
张利菊司马光救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利菊司马光救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司马光救友澄江小学张利菊【学习内容】西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9课《司马光救友》。【学习目标】1、能初步感知文言文。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3、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感受人物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品质。4、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学习难点】感受人物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品质。【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自主学习1.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

2、(司马光砸缸或是司马光救友)2.对,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板书:文言文)也叫做司马光救友,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3.请大家齐读课题。4.我们怎么来学习文言文呢?(朗读理解)5.出示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时间5分钟)5(1)指名读,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评。(3)指导读音:瓮,瓮是什么意思?(大水缸)你是怎样知道的?(结合注释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相信它组的词语你也会读?(指名读登瓮、

3、击瓮)把它们放入句子你能读好吗?(左边生读一儿登瓮,右边生读光持石击瓮破之)(4)把它们送入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边读边想故事中写了哪些人物?(齐读课文)(5)抽生汇报,教师点出文中的人物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6.读古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古文的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你们想听老师读吗?老师范读。(配乐朗诵)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5(1)学

4、着老师的样儿,自己再练习练习。(2)有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3)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二、合作探究·释疑点拨1.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除了读以外,你还有什么好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呢?2.学生汇报学习方法。3.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以下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时间5分钟)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4.指名小组汇报“戏于庭”与现在的语言不一样,“戏于庭”意思是在院子里做游戏。众皆弃去:通过查字典知道“皆”是都、全部的意思光持石击瓮破之: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之

5、”指的是大水缸。水迸:从注释中理解到“逬”向外溅出或喷射5.理解了课文内容,相信会读得更好,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光——,与群儿——,一儿——,足——,众——,光——,水——,儿——三、训练检测·反馈矫正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孩子掉入大水缸后,是司马光救了他。那课文中的“众皆弃去”不是多余了吗?(把这句话变成灰色)瞧,去掉以后仍然可以读,那“众皆弃去”是否可以去掉?2.小组讨论:这句话不要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司马光的聪明勇敢、沉着冷静)53.让我们回到当时的情境,请大家发挥想象,当

6、小孩不小心失足掉进大水缸被水淹没了,就在这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大家是怎样表现的?司马光又是怎样表现的?4.填写句子:众皆光持石击瓮破之5.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6.让我们把这样聪明勇敢、沉着冷静的司马光记在心里吧。(1)自由背诵。(2)抽生背。(3)齐背。7.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8.《司马光救友》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篇幅极短,文言文就是这样简练.同学们是否可以发挥想象,再加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7、,试着把这个故事生动具体地讲给小伙伴或是家长听。【板书设计】司马光救友文言文持石击瓮朗读理解【教学反思】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因而,带领学生通过古诗文这一个媒介去感悟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智慧,这正是我们古诗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古诗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上,立足小学生实际,旨在帮助学生感悟诗文意境,品味诗文韵味,并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及古文。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教学才能有的放矢。5《古文两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

8、上册的第二十九课。这是第一次古文正式以课文的形式出现在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古文并不陌生。在以往各册的积累与运用中,早就涉及到一些从古文中摘选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