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高中政治人教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ppt

【同步】高中政治人教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ppt

ID:61581419

大小:1.65 MB

页数:56页

时间:2021-03-02

【同步】高中政治人教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ppt_第1页
【同步】高中政治人教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ppt_第2页
【同步】高中政治人教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ppt_第3页
【同步】高中政治人教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ppt_第4页
【同步】高中政治人教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步】高中政治人教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不消灭污染,污染就消灭我们。”2012年4月25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全国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环保部门以对污染“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对于违法行为要敢于出重拳、用重典,对于地方保护要善于出重拳、用重典。情景导入【问题】你能从哲学上说明政府为什么在环境污染上“零容忍”吗?【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生态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影响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政府在环境污染上“零容忍”,表明了政府对环境违法行为打击的坚决态度,有利于为百姓生存与

2、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自主学习学案【课标内容】1.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知识重点】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研学教材】一、联系的普遍性1.含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表现:(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自学新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周围其他事物(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______、_______

3、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_______存在的。3.要求:用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部分要素普遍联系孤立联系思考探究1.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然与周围的一些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互联系着,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_______的,不以____________为转移。2.

4、原因:自在事物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__________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______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__________之外。3.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________性。固有人的意志人的意志实践人的意识随意思考探究2.漫画中的妈妈错在什么地方?【提示】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人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三、联系的多样性1.原因:世界上的事物__________,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2.表现

5、:有直接联系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偶然联系等。3.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______和______的各种条件,一切以______、_____和______为转移。千差万别间接联系内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存在发展时间地点条件(1)既要注重_______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_______条件;(2)既要把握事物的______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_______条件;(3)既要认识事物的_______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_______条件。客观

6、主观内部外部有利不利思考探究3.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里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和苜蓿的收获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怎么对待联系的多样性?【提示】我们应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简要回顾】【探究提示】1.教材P54“探究问题”提示:太阳风暴影响地球,甚至会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说明联系的普遍性。事例:狼群与鹿群共生;黄河水从源头到入海口由清变浊及

7、颜色的变化。2.教材P55“探究问题”提示:因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就会受到事物的惩罚。生物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该看到,人类的活动要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和制约,在客观的生存环境面前,人不能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肆无忌惮地改造环境、改造自然。3.教材P56“探究问题1”提示:(1)可以从探究活动提供的材料中找到答案: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2)如:时势造英雄。

8、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牵一发而动全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4.教材P56“探究问题2”提示:(1)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必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必将受到惩罚。(2)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