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docx

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docx

ID:61591675

大小:36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03

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docx_第1页
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docx_第2页
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docx_第3页
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docx_第4页
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6分)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1~2题。1.图中信息反映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

2、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4.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四川人较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四川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自然资源短缺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D.生态移民较多下图为某地区土壤含盐量与蒸发、降水差值变化图,完成5~7题。5.对图中P点水盐运动状况叙述正确的

3、是用心爱心专心1A.蒸了量大于降水量,土壤返盐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淋盐C.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土壤淋盐D.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土壤返盐6.针对土壤盐碱化造成低产田,治理方式有A.立体农业布局,以防护林为主的土地利用B.修建台田一鱼塘,立体开发,综合治理C.修建梯田,以果林为主的土地利用D.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7.限制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旱涝灾害、风沙危害、低温冷害B.旱涝灾害、风沙危害、土壤盐碱化C.旱涝灾害、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D.水土流失、旱涝灾害、低温冷害表1为亚洲某地干湿年份出现的概率及农作物收益(元/亩)的统计,读

4、表完成8~9题。8.依表可知该地区经营者首选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B.小麦C.大豆D.燕麦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哪国A.印度尼西亚B.中国C.蒙古D.以色列右图为某企业空间扩展的过程,图中1-8为扩展的顺序,其扩展过程可分为Ⅰ、Ⅱ两个阶段。完成10~12题。10.在Ⅰ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A.人口少、规模小的市场B.距离近的市场C.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D.距离远的市场11.在Ⅰ阶段,企业的这种扩展特点是由于A.实力较弱,近距离扩展便于联系B.当时交通运输不便,只能这样扩展C.文化差异较小,便于产品的销售D.人口较少的地区市场准入门槛较低12.在Ⅱ阶

5、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进入A.距离最远的市场B.交通最便利的市场C.文化差异最大的市场D.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读“某城市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资料图”,回答13~14题。用心213.该城市所处的气候区最可能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14.图中②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商业区B.住宅区C.文化区D.工业区读右图,完成15~16题。15.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A.气候湿润B.地形起伏C.河流流向D.矿产分布16.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有A.纬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冻B.位于河流入海口,长年不淤C.避风,利于船

6、只停泊D.水陆联运便利,腹地较广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17~18题。17.右图中最能反映我闰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18.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提高粮食进口,缓减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用

7、心爱心专心319.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20.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读某区域图,完成21~22题。21.在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河流B.湖泊C.交通线D.山脉2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读我国甲、乙两区域图,完成23~24题。23.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

8、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