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docx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docx

ID:61593385

大小:65.3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3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docx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以屈原辞赋为杰出代表的楚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其影响可以说“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千百年来,对屈原以及楚辞的研究已经形成专门的学问,汉代是楚辞接受的第一个高峰期,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为后代楚辞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相较整个汉代来说楚辞的研究是落后的,但由于时代社会的原因,文学进入自觉时期,随着一些文学理论著作的诞生,让文学的研究渐渐

2、归于本位,而楚辞也不例外,同时这一时期受楚辞影响的文学家也很多,因此了解这一时期楚辞的研究接受情况是十分必要的。接受美学认为,接受史研究是以绵延持续的接受史的存在为依据的。简要地说,接受史就是诗歌文本潜在意义的外化形式的衍化史,是作品在不同阶段经读者接受后所呈现的具体面貌,也就是读者阅读经验的历史,它通常体现不同时期的接受者,包括普通读者、诗评家及诗人作家对作品不断做出的鉴赏,阐释及在创作中的吸收借用等等。陈文忠先生在其论文《古典诗歌接受史刍议》中说诗歌接受史研究的完整过程应该包括两个基本环节:其

3、一,文献学意义上的接受史料的系统整理;其二,批评学意义上接受历程的现代理论阐释,与此相联系,古典诗歌接受史的研究也应该朝三个方面展开:以普通读者为主体的效果史研究;以诗评家为主体的阐释史研究;以诗人创作为主体的影响史研究。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观念孕育成长着,文学进入了自觉时期,在这样一个文学的新气象下,作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楚辞其接受呈现出了和前代不同的特点。本文借鉴接受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些传统方法,对魏晋六朝楚辞的接受情况作一

4、梳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