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评课.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评课.docx

ID:61615240

大小:65.4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3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评课.docx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评课.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评课.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平乐·村居》评课同组教师:听了张红平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乔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及音乐的渲染,把学生领进了词所描绘的境界中,教师善于课本现有的资源,将课堂层层推进。一、“醉”和谐优雅的氛围中。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学生听吟唱版的《清平乐·村居》,为课堂打下诗歌的韵味。在理解诗词的意思时,乔老师教学以画展开,教师出示课文的插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二、“醉”在教师厚实的文化底蕴上乔老师有着很厚实的文化底蕴,在课中,理解诗意,创设诗境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深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理解诗

2、意,走进诗境,作好铺垫和引导工作。随手可拈恰当的诗词,让学生入情入境。三、“醉”在词情词境和课中。词中那个“亡赖小儿”悠闲自得其乐,“溪头卧剥莲蓬”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令人心喜;那对“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真是情切切,意浓浓。细细品味,词中可以说是温情脉脉。在乔老师的课堂,学生情绪活跃,可谓是情趣盎然。1、读得有层次。老师首先要求学生把词仔细地读上几遍。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要求读得字正腔圆。再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停顿适当,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到后来读出心中的陶醉、欢喜以及最后读出词人的心境。整个读的过程层次分明,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步步递升,学生读懂了词意,读出了词

3、情词境,更读出了词人心醉背后的那颗忧国忧民之心。2、问得很巧妙。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又非常形象,意和境和谐共生。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对每个字,每个词语都作出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的结果呢?诗词的意境惨遭破坏,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没有了。怎样做才能即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又不至于破坏其中的意境呢?乔老师的这堂课上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在课中整体感知词意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直接去问学生:“你们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那些词句的意思不理解?”而是这样问道:“同学们,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4、?”还有在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时,老师并没有去问什么是“相媚好”?而是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翁媪醉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正是老师巧妙的发问,学生在理解词意的同时又不至于破坏词中的意境。3、导得无痕迹。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乔老师非常善于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以此为契机,将对话逐步引向深入。在学生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后,老师说道:“请大家用心读读,这是怎样的一幅村居图?”学生只注意到词中有关三个儿子以及景色的描写,老师顺势诱导,抓住人、景大肆渲染,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让景色在学生的眼前美起来,让人在学生的眼前动起来。景美了,人活了,翁媪醉了,学生也慢慢地醉了。整个过程是水到渠成

5、,了无痕迹。几点思考:1、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还可以更加的整体性一些,避免过于散,提高课堂效率。2、在理解整首词的诗眼“醉”的时候,可以过渡的更加自然一些,不要教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眼的意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有这种意识去抓住诗眼,联系写作背景更深入的去分析古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