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oc

导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oc

ID:61624018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4

导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导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导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导学案在新课程地理教材中的使用------------------------------------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一中陈慧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学”为核心,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倡导以学生自学为主的高校教学方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将新知识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设置。利于加强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利于对重难点的把握,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和从教材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新教材在教材编写时形式多样,出了文字、图像、图

2、表等主体部分外,还设计了案例、活动、阅读、实验等多种辅助部分。这些辅助部分内容丰富多样,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但这种灵活多样的教材设计也是教材内容杂乱,重难点不明确。导学案的使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位导学案的编写特点,寻找导学案与各类教材设计的结合点。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整体知识为学生列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依据。也是确定课堂探究内容和方式的依据。学习目标的表达语言要贴近学生,尽可能使用“记住”“会画出”“结合……实例”“尝试分析”“尝试评价”“归纳总结出

3、……”以及“学会比较……”等有明确指向的词语。一般情况下,编制学习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考纲﹑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现状等。本文以地理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列出的学习目标如下:1、复习初中地理,记住农业的定义和主要类型;2、通过对不同农业景观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3、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4、结合环地中海农业案例,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5、通过案例,尝试评价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导学案对于课堂研讨环节,具有各种优势:(1)可以利用导学案,为各种部分提供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图

4、片资料;(2)可以利用导学案,设置由易到难的层级探究题;(3)可以利用导学案,展示、评价、矫正学生研讨成果;(4)可以依据导学案,做好分组、分角色扮演、辩论等研讨方式的课前准备工作。下面研讨教材活动中导学案的使用。本课中活动有3题,因课时较少,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各一题。第1题教材指出水稻生长的习性和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和地中海气候的降水气温图,要求学生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本题相对容易,导学案中给学生列出

5、思考题:1、比较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气温、降水的异同点?2、将文中描写水稻需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勾画出来;3、阐述水稻生产为什么在季风气候区而不在地中海气候区?第2题教材画图表示了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示意图,问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各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导学案中可先给学生展示江西的位置图,然后列出问题:1、江西省的气候、地形、土壤有什么特点?2、如果采用单一的种植业会有什么问题?3、立体农业怎样解决了上述问题,有什么好处和特点?4、总结不同农业对地形的要求和影响。活动第3题资料

6、少,题目难。题目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导学案中可给学生展示相关材料,如每种农作物的价格比较进行分析。在活动过程中适度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和看法,抓住各种机会发展学生的科学技能,培养科学情操。此题总结评价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既有产品种植的自身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如土地价格、农产品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状况。活动全部结束时,利用导学案归纳活动涉及的问题,将知识要点清楚明了地呈现给学生。如通过此活动归

7、纳如下:1、不同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区位因素不同;2、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使农业景观发生变化。再以案例教学为例,案例教学取代了原教材中系统知识的讲授,其主要作用包括:让抽象的地理原理、过程、规律具体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整合归并同构性知识,避免知识的反复、堆砌现象,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创设具体的地理情景,缩短教材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促进地理知识和方法的内化;通过对案例的自主、合作及探究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本节教材中有两例案例,导学案的使用也对案例教学很有帮助。案例一:《环地中海

8、地区农业的发展》,此案例属于示范型案例。首先要明确其目的是要通过案例的分析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利用导学案可首先展示地中海的位置图,然后列出层级思考题:1、让学生讨论其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分析其中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2、总结社会经济因素对自然因素的改变。案例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编写目的是通过案例使学生明确农业地域的形成。在教学中可按以下步骤:先要求学生个人阅读分析。再小组讨论,形成共识。然后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最后老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