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案例.doc

孙权劝学案例.doc

ID:61626507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4

孙权劝学案例.doc_第1页
孙权劝学案例.doc_第2页
孙权劝学案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权劝学》案例东津二中王玉保教材简析《孙权劝学》是从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中节选的,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资治通鉴》对于后世之人以史为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篇小故事对于我们也

2、颇多借鉴价值。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

3、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如何用好这篇教材?我以为要从多方面来考虑。从教材编写者的角度来说,教材编写者将它编入人物(且均为“不平凡的人物”)单元,很显然是希望学生能从人物身上吸取到个人成长的养料,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将它当作一般的文言文来对待,而应紧密围绕人物来作文章。从阅读的本质来说,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读者要从

4、文字作品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与作者建立一种人与人的精神联系,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实施精神上的交流,从中促进自己的成长或发展。那么,这则小故事及其中的人物给学生的感悟、启发,将有力的促进学生的成长或发展。这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就很难说有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深入研究。当然,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一并加以重视。如对文言知识的积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分析的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

5、习,老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总之,力争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整体推进。《孙权劝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2.培养学生的猜读能力,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情味。3.理解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提高自己学识和修养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对话中蕴含的情味。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读与品结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在

6、第一单元学过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是哪一篇?这篇文章给我们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学习有关的文章,看看这篇文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课题)二.析题猜题1.从文章的题目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所讲的故事涉及的人物有孙权,所讲的事是劝学。生:我知道了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孙权劝人学习的故事。2.根据这个题目,你还想获得哪些信息?生:我想知道孙权在劝谁学习?生:我想知道孙权是如何劝别人学习的?生:我想知道通过孙权的劝说,被劝的人有什么改变?三.初读

7、课文,整体感知师:通过阅读,同学们刚才想知道的问题知道了吗?生:知道了!生:我知道了孙权是在劝吕蒙学习。生:我知道了孙权首先告诉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接着劝吕蒙:“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也!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生:我知道了吕蒙后来的才略有了极大进步。我是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看出来的。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回答的真好!一.品读课文,体会情味师:(1)孙权和吕蒙是什么关系?他在初劝吕蒙的时候,应该带

8、着怎样的情感语气?当吕蒙推辞后孙权再劝时,情感语气会有怎样的变化?(2)鲁肃和吕蒙是怎样的关系?他在和吕蒙对话初期会是怎样的情感语气?当感到吕蒙才略有了极大进步后,他的情感语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认真品味。生:孙权和吕蒙是君臣关系,所以我认为孙权最初劝吕蒙时应该是很和蔼,充满了对吕蒙的关心。当吕蒙推辞后,孙权再劝时,语气要严厉些,但仍不失关心。生:我认为孙权初劝吕蒙时带着对吕蒙的关心,还有期望,后来,应该是严厉的再劝,但只因为对吕蒙的严格要求。生:鲁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