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教育.doc

什么是好教育.doc

ID:61636174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04

什么是好教育.doc_第1页
什么是好教育.doc_第2页
什么是好教育.doc_第3页
什么是好教育.doc_第4页
什么是好教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什么是好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什么是好教育 教育是国计,教育是民生。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教育会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在教育呼唤均衡化、优质化、多样化的今天,我认为好教育应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追求——追求更加公平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好教育追求的公平应该是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一要坚持有教无类,保障机会公平   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关键,其责任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来承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教育基本政策,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

2、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把教育公平奉为天条,公平配置资源,努力统筹师资、生源、设备、经费等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当然,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也并不是对教育资源进行平均分配,更不是削峰填谷,教育均衡是扬峰填谷、整体提升、动态发展。   二要坚持因材施教,保障过程公平   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应该成为每位校长、教师的良知和天职。对一所学校而言,校长只关注几个重点班,教师只关注几个尖子生,这是对其他大部分学生的不公平。同样,只关注到了后20%学生,而忽视了特别有天赋、有个性的

3、优秀学生,也是一种不公平。教育的过程公平有赖于校长、教师去合理配置时间、课程、师资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实现最优的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要警醒的是,虽然追求过程公平,但是要注意摒弃平庸发展、统一发展的错误观念,因为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个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过程公平就要体现在让每个孩子获得最适合的教育,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三要坚持人尽其才,保障结果公平   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教育不能苛求他们整齐划一地达到我们的要求,而应该区别对待。教育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4、,人尽其才。更何况社会本身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必须树立人人可以成才和才尽其用的理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身心健康、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要打破各种束缚,努力形成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局面。    追求更有质量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获得优质教育是一项人权。没有公平的质量不是真正的质量,没有质量的公平也不是真正的公平。好教育追求的质量内涵是丰富而全面的。   一要人人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百分之一的不合格都不能有。”当前,一些学校仍旧在追求“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应

5、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作为给学生划分优劣的唯一依据。甚至一些学校,为了几个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学生,从初三、高三甚至初二、高二开始就放弃了其他学生,让多数人为少数人陪读。这种将少数人的所谓成功建立在多数人的失败上,是没有质量的教育,也是没有良知的教育。要是这样早早地放弃学生,那儿童时期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淘气、愚笨、好动”的爱迪生,“懒惰、迟钝,九岁才会说话”的爱因斯坦,又如何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因此,面向全体,促进人人发展,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追求有质量教育的一条基本底线。   二要全面发展  

6、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振东先生认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但是,令人忧心的是,当下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

7、教育被窄化为智育,甚至只是“唯分数是求”的教育,从而导致德育、体育、美育等成为学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要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现代公民综合素养的一体两面,全面发展不是统一发展,更不是平均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禀性、天赋、潜能、品行、习惯、性格、气质等从来就不相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学说告诉我们

8、,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这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在教学单位设置上,要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减少大班授课教师无法关照到每个学生需求的弊端。在教学方式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倡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要积极开设选修课程,丰富校内外文体活动,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