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小学数学问题于兰英.doc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小学数学问题于兰英.doc

ID:61636725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4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小学数学问题于兰英.doc_第1页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小学数学问题于兰英.doc_第2页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小学数学问题于兰英.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小学数学问题于兰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小学数学问题于兰英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小学数学问题摘要:学生学习数学要善于发现问题。因为有发现才能有思考,有发现才能有进步,有发现才有创造。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学生发现了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数学问题。为此,我想方设法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关键词:发现问题;生活中发现问题;动手中发现问题;自己发现问题。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有发现才能有思考,有发现才能有进

2、步,有发现才能有创造。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为此,我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我让现实中的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生动、具体、直观。教学中我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选择加工问题情境,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和猜想。例如:生活中的排队问题,小朋友们排成一队,聪

3、聪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这一队共有几个人?我通过让学生演一演来解决这道题。首先我让一个同学系上红绸子扮演聪聪,然后让同学们按题里的要求排队,排好队后,我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数一数,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呢?师:5+6是一共的人数吗?生:不是,我数了一下一共是12个人,5+6=11师: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发现了哪不对呢?生:5+6没有算上聪聪。师:原来是这么回事呀,那算式应该怎么列呢?生:5+6+1=11(人)师:如果聪聪是排头,他的后面有10个人,这一队共多少人?又怎么列算式呢?生:10+1=11(人)

4、因为聪聪是排头,后面的10加上聪聪就可以了。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再出一道排队的问题,大家可要开动脑筋呀!小朋友们排成一队,从前往后数聪聪排第7,从后往前数他排第5,这一队共有多少人?我按这道题的要求让同学们排好队,然后让孩子们报数,仔细听着聪聪报得都是几?报了几次?生:聪聪报了两次,一次报得是7,一次报得是5。师:聪聪报了两次数,说明把聪聪算了两次,最后求一共多少人?又怎么办呢?生:我想出来了,7+5-1=11(人)因为把聪聪算了两次,应减去一次。实际生活中的排队问题各种各样,只有让学生到实际生活

5、中,他们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深刻体会该怎样解决问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和“数学味”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这一调味剂,在数学教学中要调好“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的比例,使数学教学既有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生活味道,也不缺失数学本身应有的数学味道,使“生活味”与“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从动手中发现问题动手操作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动手能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6、,动手能使学生脑海里有问题意识,从而更加喜欢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使学生在脑海里产生问题。例如: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53页3题摆一摆,用相同的火柴棒摆三角形,摆一个用三根火柴棒,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火柴棒?大多数同学都用了6根火柴棒,没有认真体会“最少”的意思,于是我说,用6根最少吗?摆摆看,还能少吗?聪明的孩子们摆出来了。而且发现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哪条边上接着摆两根,都可以增加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5根小棒。摆三个呢?接着摆下去,用7根。同学们真棒。他们发现了数学

7、如此好玩,就更愿学了。那就接着摆下去吧,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两个正方形最少用几根小棒呢?这一次可发现规律了,他们再也没有摆错,摆两个正方形最少用7根小棒,接着摆下去,同学们发现了每增加三根小棒就会增加一个正方形。真聪明!那么你们想知道摆一个长方形最少用几根小棒吗?想!声音非常宏亮,于是同学们认真摆起来,用6根。再如::学习《升和毫升》这一单元,学生通过“玩水”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比较哪个杯子装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概念。先出示两个大小不

8、同的空杯子,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学生讨论很容易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哪个杯子装水少。活动二,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实验要求是:把100毫升的量筒中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学生倒满10次后一看,这哪儿是1000毫升呀?比1000毫升多了?这怎么解释呢?再做一次实验也不太准确。用什么方法较为准确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1000里面有10个100,所以是倒10次。”有的说:“这么一次一次的倒,不是多就是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