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

低年级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

ID:61640011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5

低年级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低年级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低年级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低年级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在工作的中,时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低年级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培养。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想要让孩子听你的,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所以教师在与孩子接触时要懂得与他们交流感情。孩子最喜欢得到老师的爱

2、抚,所以我们经常会用拥抱和亲切的话语来表示对他们的赞扬和爱。如,每天早上,师生相互问好,我们会抱抱孩子,表扬他叫老师的声音真好听,给他们贴上一朵小红花,夸夸他对老师有礼貌这样,师生之间既交流了情感,又培养了孩子有礼貌的习惯。班里的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要一致。如果要求不一,态度各异,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都不听,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老师经常统一思想,从不放松。二、建立必要的行为规则良好的常规是实施教育的保证,而必要的规则是形成良好常规的前提。如:上厕所和洗手时不推不挤,拿椅子必须

3、双手端起椅子,不可以拖着或顶在头上,玩游戏时不能争抢,听到《摇篮曲》就休息,餐前要保持安静等,我们把规则和幼儿必须养成的习惯联系起来,贯穿于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进行了餐前礼仪教育,进餐前老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爱惜一粒米》,理解其中的含义,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老师说完小朋友请用餐后,幼儿回答谢谢老师,大家请慢用,全班幼儿一起进餐,在餐前礼仪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

4、要持之一恒,对孩子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三、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孩子年龄较小,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然而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儿歌等,因此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则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有个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向幼儿讲述了《粒粒皆辛苦》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活动中,幼儿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进餐习惯较好,

5、桌面、地面较干净,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产生较好的效果。生活活动中,通过图片、事例的讲解,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咳嗽、打喷嚏时不能对着别个小朋友,否则,细菌沾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等。在日常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脱下的外套折叠整齐,并按一定的摆放方法放在柜子里,这样既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在摆放的过程中考虑到他人。午睡起床,引导幼儿折叠自己的小被,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等。通过对一系列身边发生的事例引导和教育幼儿,使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有了良好的行为

6、习惯,就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四、对孩子进行强化教育训练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孩子在运动活动中容易出汗,老师就必须做个有心人,同时反复提醒孩子用干毛巾擦汗、脱衣服等,使幼儿有良好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如幼儿在玩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组织幼儿多次练习,使孩子养成不用提醒,玩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他们放

7、回去的习惯。行为巩固期间,老师在幼儿值日生活动中开展“小小检查员”,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各个生活环节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养成的良好行为起着较大的作用。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地尝试、重复着他们的游戏活动,这样还利于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五、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

8、理。不良情绪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作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老师、父母必须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这样幼儿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