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99学年度第2学期课程纲要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99学年度第2学期课程纲要

ID:6164098

大小:8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5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99学年度第2学期课程纲要_第1页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99学年度第2学期课程纲要_第2页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99学年度第2学期课程纲要_第3页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99学年度第2学期课程纲要_第4页
资源描述: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99学年度第2学期课程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99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綱要課程資訊課程名稱(中)法理論專題(英)LegalTheory課程編號341U8340(?)班次學分數2全/半年半年必/選修必選授課教師葛祥林修課人數上課時間週四13:10-15:00課程加選方式1上課地點博士班核心能力A,B,D,E,G,I,K課程網頁碩士班核心能力A,B,C,D,E,F,H,J課程大綱課程目標本課程之主要目標有三:(1) 使同學能夠認知法學中有關價值之重要論述;(2) 反省相關理論與實踐中之運用可能性及其於本土之法學處境的特殊問題;(3) 經由同樣以「法理論專題」為名之課程序列而提供同學們系統性脫寬有關法理論之認知。上

2、述三種主要目標進一步說明如下:(1)有關「法的效力與法的根據」之理論認知法係一社會規範,即調解社會行動,使社會經由內在衝突之平息而得以維持。然而,此法的社會機能不僅仰賴司法及立法者三讀通過之法律,其必然要進行無數之價值選擇。然而,法(與司法)所運用之價值為何?該價值之由來為何?其變遷由誰來控制?等等。本課程介紹有關此種種問題幾本重要著作及其背後理論。(2)有關「法與價值」之理論反省法理論不應該獨立於社會實踐而存在。因此,本課程不容許學生僅閱讀理論性文獻,並且重復其中之理論架構,但始終不反省該理論與實踐有何關係。因此,學生由理論觀點檢視台灣法律及司法等若干現象,並且藉此能夠掌握相關理論之運

3、用可能性,亦屬本課程之重要目標。(3)有關「法與價值」於「法理論專題」之課程序列中的定位法理論之領域十分龐雜,所以不可能在一個學期內或在一個學年內予以充分地討論之。故此,本課程僅係一序列「法理論專題」中的一環。本學期之重點在於追蹤有關「法(學)與價值」之論述。本課程序列過去所探討的主題為「傳統法學與部分後現代法學者之理論體系(Bourdieu、Derrida、Habermas)」;「法學中之結構主義(Luhmann、Foucault及Bobbio)」;「法學中之論述分析」(Perelman、Foucault及Williams)及「法學中之(法)價值建構」(Apel、Kaufmann、Ha

4、bermas、Dworkin與Rawls)。本學期之重點置於法實證主義對民主失敗(納粹政權)之反省,即「法實證主義對非民主之反思:AlfRoss,ErnstFraenkel,OttoKirchheimer,KarlSinzheimer,FranzNeumann,A.R.LGurland」。因為金融風暴之際,現代民主國家之界限又重新被質疑,所以在此前提之下,重新理解先人對民主憲政失敗、程序濫用、制度雙軌統制等現象之反省,尤其值得一看。課程概述民主憲政中之法學經常認定,「民主體制」係一自明之理,即不質疑其正當性,也不考慮其與非民主體制之相異性、彼此之優缺點等問題。恰好上述法實證主義之學者,皆

5、以自身之經驗一方面堅持民主價值,另一方面反應及反省原有民主制度之不足,其被集權政權濫用之模式以及反制集權傾向政權等問題。由於當年之法西斯政權部分因經濟問題而有機可乘,即走上掌政權之路,同時又利用經濟制度來控制異己、擴大軍備、濫權自肥等等。因此,在部分人質疑民主政治是否僅大財團謀利之保護傘之當下,重新回顧與檢視當年學者如何看待由威瑪至納粹、由民主至集權之變遷以及其法制/法政相關之問題。為此,本課程首先介紹Kelsen之丹麥弟子AlfRoss於戰前(1933)及戰後(1959)對納粹等非民主政權之批評。依此為基礎,本課程對照幾位法蘭克服學派逃離納粹之學者對若干事宜之反省,尤如ErnstFra

6、enkel,OttoKirchheimer,KarlSinzheimer,FranzNeumann,A.R.LGurland。他們從不同角度提出針對法與政治、社會保障制度、法與經濟等議題之分析與反思。在課程進度之安排上,部分當然考慮相關主題應有之先後順序,但部分也考慮文獻所使用之語言:由於多數同學無法快速閱讀德語文獻,故此將相關文獻排在課程之前端,且主要由任課老師講解。為了避免本課程僅留為法制史之回顧,學生被要求在每一個若干議題考慮,過去或現今之台灣(或中國大陸)是否呈現類似問題,且依此問題意識重新認知自己的憲政與法制。關鍵字民主、反民主、法價值、制度保障、程序正義、法與政治、法與經濟課

7、程要求參與本課程之同學應每週準備一份有關「民主、民主界限與制度變遷」之文獻,並且對於此文獻提出其個人之評價,即說明該文獻中之主要疑點及精彩何在。藉此,同學們可以於課堂上相互討論,(老師也可以系統性地修正理解錯誤,且指出後續值得再思考的方向)。基於此問題意識之建立,學生於期末報告中運用課堂上所討論過的具體論點來檢視,台灣(或中國大陸)憲政制度、法與其他社會(次)系統間互動有關之現象與問題。OfficeHours依個別約定聯絡方式:電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