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课精湛的青铜器.ppt

第二单元第二课精湛的青铜器.ppt

ID:61643068

大小:5.76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1-03-05

第二单元第二课精湛的青铜器.ppt_第1页
第二单元第二课精湛的青铜器.ppt_第2页
第二单元第二课精湛的青铜器.ppt_第3页
第二单元第二课精湛的青铜器.ppt_第4页
第二单元第二课精湛的青铜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二课精湛的青铜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建立者是(),定都()。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公天下”变成了(),禅让制变成了().3、夏朝建立的国家机器有()、()、()和()等。目的是为了保护()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反抗。夏朝禹阳城家天下世袭制官吏军队刑法监狱统治者1、创制“炮烙”之刑的暴君是()A周厉王B夏桀王C商纣王D周幽王2、使世袭制替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是()A禹B启C舜D伯益3、夏商两朝的灭亡,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发A国家要发展经济B国家要建立强大的军队C要重视人才D统治者要勤政

2、爱民CBD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义务:镇守疆土、保卫王室、交纳贡税、定期朝见。作用:开发边远地区,巩固统治,维护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与分封制相关的继承制度叫()西周的等级制度叫做()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第2课精湛的青铜器知识要点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掌握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之一。我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开始于5000年以前,商朝和西周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发现地点:河南安阳(殷墟)2、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3、----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世界最大的青铜器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司母戊鼎的制作四羊方尊(商)四羊方尊,商晚期青铜器。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3、四羊方尊——青铜器中

4、的精品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青铜器的代表——大盂鼎、大克鼎大盂鼎(西周)大克鼎(西周)二、青铜器的用途青铜器的用途:(1)礼器:用作祭祀。如鼎、尊等。(2)兵器:用于战争。(4)工具(农业、手工业)(3)乐器及车马具商周时期的青铜制农具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为什么在商代青铜器没有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说一说:课堂小结2、商朝青铜器器的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3、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大盂鼎和大克鼎。4、商周

5、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1、青铜器是由铜、锡、铅的合金铸造的。商周是我国青铜铸造业的繁荣鼎盛时期。1、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A青铜立人像B司母戊鼎C四羊方尊D大克鼎2、古人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华生活,鼎除了用做食器外,还用于()A装饰品B祭祀C乐器D盛水器BB3、青铜器是人类学会铸造的第一种合金器皿,其元素有()①铅②锡③铁④铜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①合金铜爵②司母戊鼎③四羊方尊④编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CB1、目前

6、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它出土于()2、青铜器主要是由()、()、的()的合金铸造的器具。3、商周青铜器主要用于()和()。4、是青铜艺术中的精品。1、我们常说的“诸侯争霸”“封邦建国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西周与夏商两朝制度上最大的不同是()A压迫奴隶B实行王位世袭制C建立国家机器D实行分封制3、下列制度在西周时实行的有:()①王位世袭制②禅让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