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病人的情绪管理.ppt

卒中病人的情绪管理.ppt

ID:61681438

大小:365.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1-03-09

卒中病人的情绪管理.ppt_第1页
卒中病人的情绪管理.ppt_第2页
卒中病人的情绪管理.ppt_第3页
卒中病人的情绪管理.ppt_第4页
卒中病人的情绪管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卒中病人的情绪管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脑损伤后患者 的情绪管理宋鲁平神经康复科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内容一、什么是情绪二、情绪障碍的表现有哪些三、为什么要对情绪进行管理四、情绪是怎样产生的五、怎样对情绪进行管理人人都有情绪和情感月有阴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快乐、高兴、悲伤、恐惧、抑郁、焦虑高兴、轻松、厌烦、惊恐你现在的情绪如何?什么是情绪?情绪——以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为中心的心理活动当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好的、积极的情绪人生四大喜事:洞房、金榜、久旱、他乡雪中送炭,当周围事情不符合需要——不好的、消极情绪如失去亲人会引起悲痛突然生病后会焦虑和悲观情绪的感受和表现(一)主观体验不同情绪状态有不同的自我感受(二)

2、外部表现——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提供非言语信息和感觉反馈研究发现,身体的反馈活动可增强情绪和情感体验脑损伤后常见的情绪障碍脑损伤后常见情绪障碍——抑郁和焦虑抑郁的主要表现——情绪悲伤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体重减轻焦虑的主要表现——恐惧、紧张;坐卧不安、心神不宁发病率发病率约40%~60%左右脑损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后出现的抑郁——反应性抑郁,大多可自然缓解。25%在3个月内抑郁高峰期——半数在6个月左右发病抑郁高危期——脑损伤后2年内临床表现较轻的:悲哀、爱哭、睡眠障碍、注意不集中、思虑过度、兴趣减退、失望和易发怒等较严重的:伴有有紧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3、、思维困难、濒死或绝望及自杀意念等临床表现思维-认知障碍注意力下降,犹豫不觉或踌躇,丧失自信或自尊,无价值感,无理由的自责,或不恰当的罪恶感,无助,悲观,无望,想死和自杀观念。精神运动活动异常迟滞:身体活动缓慢木僵:面部表情贫乏或缺乏表情,人际交往差激越:不安,烦躁,目的失控的行为过多病因大脑神经细胞坏死、变性、软化、萎缩心理压力过大——突然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使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承受痛苦——丧失健康、职业、社会能力对疾病性质和预后了解,对自己能力减退的察觉功能缺失、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经济收入损失、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良病前的性格诊断卒中后神经功能缺陷使诊断困难复杂有意识障碍、认知

4、障碍、失语等的患者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各种情绪改变医生不能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进行正确判断诊断较困难,漏诊率较高卒中后抑郁焦虑的诊断无特异性统一标准诊断标准国内外采用功能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如ICD-10、CCMD-3、DSM-Ⅳ)进行判定CCMD-3的诊断标准:需具备其中5项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情绪障碍的危害性易疲劳严重阻碍康复速度影响认知、语

5、言、躯体运动功能恢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增加残疾率、自杀率和脑血管病复发率情绪管理的必要性早期积极预防或成功干预降低复发率促进康复降低医疗和康复时间及费用能改善生存质量情绪是怎样产生的情绪是心理状态的晴雨计影响情绪的因素是什么?周围环境和事物疾病、外伤产生情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情绪的变化是伴随个体心理活动产生的情绪是由想法决定的情绪是伴随思维而产生的情绪或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是由不合理、不合逻辑的思维所致举例:玫瑰花、牛粪记住: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 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例如:A、B两人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A这样想:“他可能正想别的

6、事,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特殊原因。”B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A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工作B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自己的工作情绪障碍的根本原因1、人具有的思维有合理的和不合理任何人都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2、人是的思维是一种内部语言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情绪障碍的根本原因3、情绪是伴随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困扰的原因——是由不合理、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如认为:我应该是健康的,可我

7、现在瘫痪了,我就变成不完美的,连累家人,因此是无价值的。诸如此类的非理性观念,导致了痛苦、罪恶感、害羞、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中A是指诱发事件(瘫痪)B是指遇到激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想法)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情绪)ABC理论的基本观点通常认为——A引起了C情绪行为反应C由激发事件A直接引起ABC理论则认为——B引起了C不合理的B引起情绪困扰和行为后果C不合理观念的特征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