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春》教学设计1.doc

(2017年春季版)《春》教学设计1.doc

ID:61739031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05

(2017年春季版)《春》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2017年春季版)《春》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2017年春季版)《春》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年春季版)《春》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本课的好词好句。2、从春天美景的阅读中,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方法,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2、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正确背诵课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欣赏。2、师: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花红柳绿,万象更新,春天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学生自由描述)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

2、,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大好的春天描写下来的。二、读题生疑,读文解疑。1、学生齐读课题,提出赶兴趣的问题。如课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春天的美景描绘下来的?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并自己解决问题。3、按课文后提纲理清课文层次:盼春、绘春、迎春、赞春。三、教师设疑,学习“盼春”。1、指名朗读“盼春”。2、教师设疑: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发来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教师归纳:(1)采用了重叠的句式:“盼望着,盼望着。”(2)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春天的脚步近了。”(3)采用了排比的手法:“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4)运用了丰富的词语:“欣欣然,朗润。”(5)这样写的好处:让读者仿佛听到了春天由远而近的脚步声,把春天写活了。3、指导朗读。四、合作学习,感悟“绘春”。1、教师设疑:(1)自由朗读,思考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2)按学习“盼春”的方法分组学习“绘春”,体会语言描写特点。2、讨论交流。春草:(1)重点指导“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是来写什么的?(写人)这一段是写春草,为什么还要写人?(从侧面展示春草的生机和可爱)(2)用“我爱春草,因为春天的小草_________”的句式说话。(3)回忆

4、古诗中有哪一首是专门来赞美小草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花:(1)作者除了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手法外,还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花呢?(讨论回答,得出结论:感官)(2)指导品析:“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联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听觉)。(3)用“我爱春花,因为春天的花儿____”的句式说话。(4)回忆古诗中哪一首诗描写了春花。(《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1)谁能说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前一句?(《绝句》沾衣欲

5、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风是无形、无味、无色,难以捉摸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学生汇报交流。(3)重点指导:作者在写风时动用了哪些感官?(触觉、嗅觉、听觉)(4)用“我爱春风,因为春天的风___”的句式说话。(5)你还知道有关描写春风的诗句吗?(《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1)春雨没有春花的艳丽,也没有春风的轻柔,但在作者笔下,它却别有一番迷人的风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春雨的?(由近及远,由个体到整体)(2)作者除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以外,还写出了春雨的什么?(质朴、无私)(3)用“我爱春雨,因为春天的雨___

6、_”的句式说话。(4)谁能说出一首描写春雨的古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五、自主学习,感悟“迎春”。1、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读后的收获。2、教师设疑:春天到了,花、草、风、雨都有各自的季节特点,人们有什么变化吗?(学生自由发言,如衣着、精神面貌)3、指导“一年之季在于春”是句格言,谁能说出它的下句。(一生之计在于勤)请学生说出几句珍惜时间的格言。(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六、音乐结尾,深化情感。1、教师领读“赞春”。2、品读赏析: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是对春的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献给春天的一首赞歌,学生体会作者

7、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的好处。3、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4、配乐全班齐读课文。5、播放音乐《春之声》,结束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