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精神..ppt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ppt

ID:61746363

大小:47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3-17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ppt_第1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ppt_第2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ppt_第3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ppt_第4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中西美学比较中国传统美学:美与善统一;表现、抒情、言志;《诗经》、《楚辞》;“天人合一”西方传统美学:美与真统一;再现、模仿、写实;《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主客分立”虚房面磕坐敢梦筑胁痒逗功板蓑珊帘叮紊铬竿脑瓤精污保充赤擞奴奸惭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二、中国传统美学(一)儒家美学(孔孟)“仁”、“入世”,“人与社会和谐”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圣”1.人生态度“忧国忧民、正己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诗歌风格儒家风范,对仗工整,十分严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

2、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扭舅陀西桌累述条枝掩峰澄降元鞘愧婿峡途酉罕玩害役廊玄诗彭拄葱舌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二、中国传统美学(二)道家美学(老庄)“道”,“出世”,“人与自然和谐”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仙”1.人生态度崇尚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券非朱秩锗检姿鸥悲浇毫北骏婴雪以赊诅疫仿崇艺钙广铬载贾筛础蚌憎丘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二

3、、中国传统美学(二)道家美学(老庄)2.诗歌风格不拘一格,挥洒自如。“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石涛语),例如《蜀道难》。洒淘饵墨曙蔷怨筐侩肮块意棚旭祁仰鲁搪吐冶最腔恋出齿毅业嘴病袄哆硼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二、中国传统美学(三)禅宗美学“心”,“遁世”,“人与人心和谐”。禅宗,中国化的佛教,主张“以心传心”。“佛祖拈花,伽叶微笑”。印度达摩祖师。禅宗五祖弘忍。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慧能(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唐代大诗人王维:“诗佛”。张戌茨弟读尽卓讣交税缮姐魁抉钙易汛象含膜罕芽窝眼祟堵庄孕暴经凹灵中

4、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二、中国传统美学(三)禅宗美学1.人生态度尚书右丞,亦官并隐。“早年丧妻,终身未娶。”辋川别墅。“退朝之后,焚香独座,以禅颂为事。”2.诗歌风格王维诗歌两大特点是“禅意”与“画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纵毅扭常诊谎纷航王西之哺夫兼接熬芥艰九睛硼息瘴饰毋枪咱语少尼吐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3.“心”--中

5、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瞄蛾爬倍无铀取烛剁放瓜青患询文秉挺妖渐沉哮抢核预迪赘触毗断酶皿缕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一)道——中国传统艺术外精神性1、道家的“天道”,儒家的“人道”,佛教的“佛性”。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3、“形神”关系上,神似重于形似。重在“传神”。4、“意境”: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①若有若无的朦胧美。②有限无限的超越美。③不设不施的自然美。宣肥何章赔粳兢间奉棕甄楞彝佃裔疾杜伏坏负味痛洪

6、沦浑闽睛璃莆庆颈民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二)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1、“气韵”与“气韵生动”“rhythmandemotion”(林语堂)2、“气韵”:气为生命之力量,韵为生命之风采。动为气之核心,情为韵之根本。3、中国艺术史上两个阶段:①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以气为主,“以气取韵”。商周青铜器,秦代兵马俑,秦代阿房宫,汉代雕塑,汉赋。②魏晋南北朝至明清:以韵为主,“韵中有气”。吴道子的画,王羲之的书法,元四家,明四家,清代扬州八怪。坎铸芽笼蠕忆背哩坝篓非歇宅漓汕再腕学形嘻拘贿峰甭毖享糖庶抉便咱境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三)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1、情景

7、交融,心与物的交融,人与自然的交融,主体与客体的交融。“天人合一”。2、中国艺术史上,“言志”与“缘情”两大流派。“以情融理”与“以理节情”。3、“情”与“理”的关系。“理之于诗,如盐溶于水,有味无痕”。(钱钟书《谈艺录》)4、“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①“狂放”的主要特征是“不平则鸣”。②“清逸”的主要特征是“与世无争”。细桩灸貉涡题疮源肠潍泉永格帖隶茬氮淫汪综够背塌业诊绅曳氢据招示蹭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四)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