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 整理

诺贝尔化学奖 整理

ID:6177192

大小:23.4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5

诺贝尔化学奖 整理_第1页
诺贝尔化学奖 整理_第2页
诺贝尔化学奖 整理_第3页
诺贝尔化学奖 整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诺贝尔化学奖 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年10月9日,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瑞典揭晓,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Karplus)、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Levitt)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AriehWarshel)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分享奖项。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的公告指出,化学家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过去常常会用塑料棒和小球来展示化学模型,今天化学家们开始使用计算机来展示各种模型,而且当今化学领域里的重要进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卡普拉斯、莱维特和瓦谢尔等科学家所做的研

2、究工作为今天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帮助人们加深了对化学过程的理解和预测2012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RobertJ.Lefkowitz与BrianK.Kobilka。获奖理由为“G蛋白偶联受体上的成就”。G蛋白偶联受体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而言当然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药物发现方面,30%的药物是靶向这些蛋白的。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当时这一发现违背当时科学界关于固体只有晶体和非晶体的分类理论,但谢赫特曼坚持维护自己的观点,以致被当时所在的科研小组除名。准晶体,是一种介于晶体

3、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准晶体具有与晶体相似的长程有序的原子排列,但是准晶体不具备晶体的平移对称性。[1]因而可以具有晶体所不允许的宏观对称性。准晶体,亦称为“准晶”或“拟晶”,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结构。在准晶的原子排列中,其结构是长程有序的,这一点和晶体相似;但是准晶不具备平移对称性,这一点又和晶体不同。普通晶体具有的是二次、三次、四次或六次旋转对称性,但是准晶的布拉格衍射图具有其他的对称性,例如五次对称性或者更高的六次以上对称性。[1]1982年4月8日,谢赫特曼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种“反常”现象:铝锰合金的原子采

4、用一种不重复、非周期性但对称有序的方式排列。2009年科学家们在俄罗斯东部哈泰尔卡湖获取的矿物样本中发现了天然准晶体,这种名为icosahedrite(取自正二十面体)的新矿物质由铝、铜和铁组成Al63Cu24Fe13;瑞典一家公司也在一种耐用性最强的钢中发现了准晶体,这种钢被用于剃须刀片和眼科手术用的手术针中在实际上,准晶体已被开发为有用的材料。例如,人们发现组成为铝-铜-铁-铬的准晶体具有低摩擦系数、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传热性,正被开发为炒菜锅的镀层;Al65Cu23Fe12十分耐磨,被开发为高温电弧喷嘴的镀层。准晶体具有独特

5、的属性,坚硬又有弹性、非常平滑,而且,与大多数金属不同的是,其导电、导热性很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有用武之地。科学家正尝试将其应用于其他产品中,比如不粘锅和发光二极管等。另外,尽管其导热性很差,但因为其能将热转化为电,因此,它们可以用作理想的热电材料,将热量回收利用,有些科学家正在尝试用其捕捉汽车废弃的热量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因开发更有效的连接碳原子以构建复杂分子的方法获奖。“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这一技术让化学家们能够精确有效地制出他们需要的复杂化合物。如今,“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被应

6、用于许多物质的合成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例如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和抗炎症药物萘普生,以及有机分子中一个体格特别巨大的成员——水螅毒素。科学家还尝试用这些方法改造一种抗生素——万古霉素的分子,用来灭有超强抗药性的细菌。此外,利用这些方法合成的一些有机材料能够发光,可用于制造只有几毫米厚、像塑料薄膜一样的显示器。科学界一些人士表示,依托“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一大批新药和工业新材料应运而生,这三名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如今已经成为支撑制药、材料化学等现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力量。钯催化反应的应用:对制药工业举足轻重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拉尔斯·哲兰德说:

7、“有人告诉我说,目前25%的合成药品都由这三种反应中的一种制成,因此,他们的发明对制药工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钯具有非常神奇的属性,它可以让两个不同的碳原子连接在一起,使得它们更靠近并且在非常温和的环境下就能发生反应。”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科学家已经使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人工合成了最开始在海绵中发现的抗癌药物,目前,科学家已经开始进行临床测试。而且,科学家也使用该方法制造出了新的抗体和许多其他有用的药物,包括抗炎镇痛药物萘普生(NAPROXEN)等等。2009年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获得2009年诺贝

8、尔化学奖。3人是因为“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08年下村修(日本)马丁·沙尔菲(美国)钱永健(美籍华裔)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贡献而获奖2007年,德国马普弗利兹-哈伯研究所(Fritz-Hab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