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结构论文:工业结构与视角探究.doc

工业结构论文:工业结构与视角探究.doc

ID:61776275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工业结构论文:工业结构与视角探究.doc_第1页
工业结构论文:工业结构与视角探究.doc_第2页
工业结构论文:工业结构与视角探究.doc_第3页
工业结构论文:工业结构与视角探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工业结构论文:工业结构与视角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工业结构论文:工业结构与视角探究本文泛长三角区域的工业发展泛长三角区域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2000年来,泛长三角区域各省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呈逐年递减态势,体现了泛长三角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也为该区域工业的升级和联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第二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泛长三角四省市风格各异。江苏省和浙江省第二产业占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两省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均居于50%以上。上海市近年来逐步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2009年上海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到40%以下,但是上海市在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的同时,也提出了向先进制造业迈进的目标。相比之下,安徽省产业结构

2、中第二产业较为落后。近年来,安徽省越来越重视第二产业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工业,规划开发各类工业园区及基地。2009年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88:48.77:36.35,出现了逐步优化的态势。泛长三角各省市工业已具备优势互补、产业协同的态势。从就业结构而言,上海市的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略有下降,从2000年的42.84%下降到2009年的37.4%,这与上海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迅速上升密切相关。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的第二产业发展较快,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其中江苏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逐渐取代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2000年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为42.22%,第二产业为29.71%;

3、到了2009年第二产业就业占比则为44.77%,第一产业为19.77%,并且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仍呈上升趋势。浙江省的第二产业也逐渐成为就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就业人数稳步攀升,2000年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0.87%;2009年为46.94%。安徽省近年的第二产业虽然获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仍占绝大多数,这是由于安徽省农业人口比重较大所导致的。安徽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已从2000年的15.78%上升至2009年的28.23%。可见,就整体而言,2000年以来泛长三角区域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江苏省和浙江省第二产业占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上海市正向先进制

4、造业努力,安徽省第二产业相对落后,但已经呈现出明显优化的态势。4学海无涯泛长三角区域的工业结构(一)工业结构区域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对该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⑤。工业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互补型关系和竞争型关系。互补型的工业结构关系发生在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的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能够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互补机制;竞争型的工业结构关系则正好相反,通常是各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趋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的需求也会趋同,从而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本文采用相似系数⑥来分析沪苏浙皖之间工业结构

5、关系。相似系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Sij=∑nk=1XikXjk/∑nk=1X2ik∑nk=1X2槡jk(1)公式(1)中,Xik为i地区k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i地区各个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之和,Xjk为j地区k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j地区各个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之和。本文选取沪苏浙皖各个工业部门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来进行相似度的计算。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行业的特性,计算32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从而考察泛长三角各地区的工业结构关系。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32个工业行业的总产值比重见表3。根据沪苏浙皖32个工业行业的产值比重数据,计算各地区的相似系数矩阵,见表4。从表3可以看出,

6、上海和江苏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最高,为0.9031,浙江—江苏次之,其次为安徽—浙江、安徽—江苏;安徽和上海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最低,为0.6471,这两个地区的工业互补性较高。根据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结果,总结出判别临界区间,对这四个地区的工业结构关系进行判别,判别结果见表5。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泛长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和江苏存在较为显著的产业同构现象,地区主导产业都是以电子通信、化工、装备制造等为主;江苏和浙江的工业竞争不是十分激烈;上海和浙江、安徽和浙江、安徽和江苏之间的相似系数不是很高,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在某些领域合作潜力较大;上海和安徽的相似系数较低,属于强互补型,工业结

7、构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二)工业结构发展趋势利用2005年沪苏浙皖32个工业行业的总产值进行计算,得出该年的相似系数矩阵,通过对相似系数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各地区之间工业结构关系的发展趋势。见表6。将2005年和2009年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矩阵进行比较,呈现明显变化的是上海—浙江的相似系数,从2005年的0.6554升至2009年0.7005,工业结构关系从强互补型转变为一般互补型4学海无涯。出现上升的还有江苏—浙江,说明这两个地区的工业结构在近年来出现趋同现象。另外,江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