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处理策略.doc

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处理策略.doc

ID:61781526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处理策略.doc_第1页
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处理策略.doc_第2页
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处理策略.doc_第3页
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处理策略.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处理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处理策略【摘要】隧道工程在受到复杂地质条件影响下,极容易导致隧道岩溶突水涌泥等问题的发生。现阶段,要加强对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形成机理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提高隧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本文首先对突水涌泥的危害、成因做出分析,并结合工程案例对该问题的处理策略进行研究。【关键词】岩溶隧道;突水涌泥;原因;处理策略在进行铁路、公路等工程的建设期间,经常会遇到岩溶突水涌泥问题。对于突水问题而言,主要是指水流量超过了0.1m3/s,涌泥指的是地下水中泥沙的含量大于50%。一旦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突水涌泥问题,不仅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同时还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

2、全。因而,岩溶隧道建设前期要加强地质水文勘察,并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加强对突水涌泥等病害的防治效果。1突水涌泥的影响因素与危害性分析1.1突水涌泥问题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导致岩溶隧道施工期间发生突水涌泥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对于自然因素而言,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埋深、长度以及地震、暴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突水涌泥问题的发生。另外,技术因素主要是指勘察、设计、施工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会对岩溶隧道的突水涌泥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1.2突水涌泥的危害性分析。岩溶突水涌泥问题的发生,将对隧道的正常施工与后期运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岩溶隧道施工时,出现突发性突水涌泥现象的概

3、率较高,由于突水量大,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因而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同时还存在着设备冲毁的危险。其次,由于突水涌泥过程中会带走大量的泥沙,使得土体内部的空洞区域越来越大。在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地表可能出现沉降或塌陷问题。此外,随着突水量的不断增大,隧道附近区域的地下水位、地表水位将可能出现下降的问题。另外,在突水过程中,施工现场大量的泥浆等物质将会被水流带走,进而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突水涌泥还可能影响到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导致工程延期等问题的出现。2突水涌泥发生条件①4学海无涯在开展岩溶隧道工程建设工作时,由于岩溶水中含有大量的酸碱离子,会对岩土体产生侵蚀的作用,

4、使得围岩结构的强度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岩土体内就容易形成突水涌泥的结构面;②在岩溶区域,土体内部分布着大量的裂隙、裂缝以及节理构造。岩溶发育期间,会生成较多的断层面以及沉积层面,一旦岩溶隧道发生突水涌泥病害,这些裂隙、断层面等都将为水体的流动提供通道。同时,在受到岩溶水压力的影响之下,隧道周围岩的有效应力将发生变化,岩体会出现溶蚀软化问题,这也为突水涌泥问题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③在受到较高水压的影响下,水流量将逐渐增大。这一期间,水压力将会转换为水动能。随着岩溶水对隧道围岩结构的不断溶蚀,围岩结构的自身稳定性将大大降低,进而导致突水涌泥问题的发生。3岩溶隧道突水涌泥的处理策略首先,当隧道

5、工程穿越岩溶地区时,要加强对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并结合地勘成果,应用地质雷达以及超前探水等方法,做好岩溶地区的地质特征分析,采取预防性措施确保岩溶隧道施工的有序开展。这一过程中,可以采取跨越、引排、截留等措施,降低岩溶水对隧道施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采取加固填充、回填夯实以及地表水疏排等措施,增加岩溶隧道的综合性处理效果。其次,可以适当增大注浆区域的长度、提升浆体的强度,或者添加一定的掺加剂,来增加突水涌泥区域的处理效果。如果隧道需要穿越采空区,要结合采空区的大小、分布状况以及采空区的积水、深度、上覆岩层状况,合理选用加固、排水、回填等处理措施,降低突水涌泥问题对隧道施工、运营产生的危

6、害。另外,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状况,并针对施工期间的人员、设备安排情况,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预案。一旦隧道施工期间出现突发性突水涌泥事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应急救援活动,降低突水涌泥事故对人员、设备产生的破坏。各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并做好应急资源的储备与安放,参与施工的各方人员要有强烈的事故防范意识,具备相应的自救意识与能力。4案例分析4.1工程概况。某深埋特长隧道工程的长度达4学海无涯到了11068m,隧道的相对高差达到了900m。施工区域内分布着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在向斜区内,存在着严重的地层断裂问题。勘察资料表明,岩溶隧道所要穿越的区域,其岩性主要以灰岩、沥青质灰岩为主。另

7、外,施工区域还分布着大量的泥岩、砂岩以及白云岩等地层。其中,可溶性灰岩地层的长度达到了7100m。4.2突水涌泥的原因分析。①由于该岩溶隧道需要穿越岩溶侵蚀较为严重的区域,并且该区域的地表存在着大量的岩溶洼地,相邻洼地之间分布着较多的槽谷,为突水涌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②勘察资料表明,隧道围岩附近主要以中风化灰岩为主,呈现出层状、碎裂状。岩溶隧道施工期间,由于大量机械设备的应用,对溶洞产生了较大的扰动,使得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