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试验方案.doc

野外试验方案.doc

ID:61785391

大小:7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0

野外试验方案.doc_第1页
野外试验方案.doc_第2页
野外试验方案.doc_第3页
野外试验方案.doc_第4页
野外试验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野外试验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近年来,有关利用合理的水稻种植模式,尤其是水稻品种间栽或混作来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控制水稻病虫害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热点,本次实验就是为了探究增加稻田生物多样性对害虫飞虱的影响,通过观察稻田生物多样性对飞虱繁殖力、抗药性、致害型、天敌数量、对水稻病虫害的等影响,从而去研究其中的相关影响机制。以期能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减少环境污染,更好地去发展生态农业。二、试验材料由广东田联种业有限公司提供水稻种子,选取以下两种:植优523: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3

2、0~132天。科高102.9~106.3厘米,株型中散,分蘖力中强,穗大粒多。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78.57%~89.7%,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67.5%~75%和85%~98.4%;中抗白叶枯病(IV型菌3级、V型菌7级)。丰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弱。特优816: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31~132天。科高112.9~115.6厘米,植株较高,株型中集,分蘖力和抗倒力中弱,剑叶较宽、长,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6.6%,对中C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

3、分别为98.0%和92.1%,田间监测结果表现抗叶瘟、高抗穗瘟;感白叶枯病,对C4菌群、C5菌群分别表现感和中感。田间均无抗飞虱抗性表现。三、试验设计试验设三个处理,分别为A:单作植优523、B:单作特优816、混作植优523和特优816,其比例A:B=5:1设三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00m2,总面积大概3亩左右。如下图所示单作A防虫网混作AB防虫网单作B单作A防虫网混作AB防虫网单作B单作A防虫网混作AB防虫网单作B各个处理采用相同的耕种方式,2-2.5万蔸/亩,大概是13cmX20cm的种植密度。四、调查和取样方法1、

4、病虫害分级采用盘拍法选择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季水稻每个处理调查5次,每15天调查一次,每次选5个点,每点20丛,共调查100丛。统计每个处理的褐飞虱总数。病虫害分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褐飞虱分级标准如下级别12345危害程度轻发生偏轻中等偏重重百丛虫量百丛/头<10001001-20002001-30003001-4000>4000取样原则:一般是抽样点越多,数据越精确,以下几种田间抽样方法2、抗药性分析目前还在阅读相关文献看看这方面如何去评价3、产量统计分析秋收季节和农民做好沟通,在收割晒干入库之前称量每个处理水稻

5、产量,每个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做好记录。4、致害型变化分析每季水稻取样2次,飞虱首次迁入第1次采样、收割之前第2次采样。每次各处理取样100头左右带回实验室用TN1水稻饲养,然后用蜜露法进行其致害型检测,分析水稻品种多样性对褐飞虱致害型的变化影响。5、繁殖力变化分析在水稻褐飞虱第一次迁飞进来时第一次取样,收割之前第二取样,把采取的样品带回实验室,选取繁殖力相关的基因vg、Fizzy等进行定量pcr检测,看表达量的变化,从而去反映褐飞虱繁殖力的变化。四、田间管理根据当地的情况一般是四月初播种、四月底插秧、10月初收割。田间管

6、理采用有机水稻生产的种植管理方式(见附件1),对各个处理采用相同的种植、耕作管理方式。在执行各项管理措施时,除了试验设计过规定的处理间差异外,其它管理措施力求一致,减少个处理间所产生的误差。五、结果分析按照实验设计取样,然后在实验室进行相应的进一步研究,如褐飞虱繁殖力变化、抗药性检测和致害型的检测均需在实验室进行,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六、实验过程记录情况做好田间试验的各项操作、观察试验所产生的相关情况记录,尽可能记录详细,收集足够的基础信息资料,为结果分析提供足够的依据和素材。(可设计一张表格,按照表格要求记录)附件1:水

7、稻有机栽培管理技术有机水稻种植区要求环境无污染,灌溉水源干净,并保护好周围环境及自然生态,完全按有机农法执行标准栽培。一、品种选择:由广东田联种业有限公司提供适应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良好抗性的有机水稻品种。二、培育壮秧:2.1大田亩用种量3-4斤。采取育秧盘育秧,要求每孔育苗4-5株,并进行稀培壮秧。2.2秧田施肥:亩施水稻专用有机肥100斤,腐熟家栏粪15-20担,中稻采用湿润薄膜育秧,防止大雨冲散种子。2.3秧田管理:保持秧田湿润,1叶1芯至2叶进行揭膜两端通风炼苗,移载前亩用生绿BT100克加纹霉清200克兑

8、100斤别无喷施以防治病虫,带药下田。三、大田有机栽培管理:1.1合理密植:有机水稻因全程施用有机肥分蘖能力较施化肥弱,因此应适当加大移栽密度,亩插2-2.5万蔸,保证基本苗8-10万,可采用4×6寸、4×7寸、5×6寸。肥田少插,瘦田多插每蔸4-5苗。1.2有机水稻肥管理1.2.1最后耙田亩施有机水稻有机专用肥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