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研究进展.docx

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研究进展.docx

ID:61823704

大小:35.6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21

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研究进展氢氧化镍由于具有出色的电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多种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如MHNi、H2-Ni、Cd-Ni电池。作为Ni-MH二次电池的主要正极活性材料,氢氧化镍的品质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氢氧化镍的传统生产方法以及纳米氢氧化镍的研究进展。氢氧化镍电极的传统制备方法1.电沉积方法电沉积方法即在外加电流作用下,在电极上产生的OH-和溶液中的Ni2+反应生成Ni(OH)2,并沉积在电极上。通过控制试验条件和添加剂可以得到β-Ni(OH)2或者α-Ni(OH)2。通过添

2、加适当的添加剂也有可能用于生产纳米氢氧化镍。关于电极上0H-产生的机理目前还存在争论,以硝酸盐为例主要包括3种,即NO3-+H2O+2e→NO2-+2OH-(1)或NO3-+9H++8e→NH4OH+2H2O(2)或NO3-+7H2O+8e→NH4++10OH-(3)从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角度考虑,反应(1)更合理一些,后两者都是同时转移了8个电子,这点从反应动力学角度考虑几率很小。2.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直接将碱溶液与镍盐溶液混合,Ni2+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如果使用纯镍盐作原料,则得到β-

3、Ni(OH)2,如果含有适当的添加剂,可以得到α-Ni(OH)2。该方法可以使用水溶液,也可以使用有机溶液,用硫酸镍溶液与含有一定量氨水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反应温度50℃、氨水浓度0.40摩尔/升、PH=10条件下反应,得到充放电性能优良的β-Ni(OH)2相。在无水乙醇体系中,将Ni(NO3)2和氨水反应,得到α-Ni(OH)2,在一定温度下,在碱中陈化转化为β-Ni(OH)2。使用该方法制备的材料的形貌与制备条件、混合方式密切相关,花朵形状的β-Ni(OH)2和NiO混合产物。3.高压水解法高压釜中,在

4、催化剂存在情况下,镍粉、氧气和水反应生成Ni(OH)2。一般可选用的催化剂包括硫酸、甲酸、硝酸镍、硫酸镍、氯化铵、硝酸铵和乙酸铵等,反应机理为:Ni+O2+H2O→Ni(OH)2(4)反应中没有固态形式的副产物产生,用粉末金属法制备的β-Ni(OH)2纯度较高。该方法对于研究纯氢氧化镍的物化性能比较合适,因为产物中除了原材料镍粉外不含任何其它杂质,而镍粉的含量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传统方法制备的氢氧化镍电极容量较低,远没有达到其理论值。随着纳米材料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的研究逐渐扩展到化学电源领域。纳

5、米六方柱形β-Ni(OH)2的合成更被认为是极大地推动了Ni-MH电池技术的发展。有报道说,使用纳米Ni(OH)2掺杂的正极活性材料,电容量提高10%以上。而当电极涂片的活性材料中纳米Ni(OH)2的质量分数超过60%时,电容量能提高到400mA·h/g,大大高于球形Ni(OH)2→NiOOH的理论放电容量(289mA·h/g)。氢氧化镍电极材料两种晶型结构,即p—Ni(OH)和ot-Ni(OH):,二者各有优缺点。从工艺和材料性能改进的角度综述了其作为碱性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1.p-Ni(

6、OH)2电极性能p-Ni(OH)2的电化学性能已经接近其理论性能,目前对其性能的改进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电化学行为的改进,这是从材料电化学角度考虑的;二是电极工艺的改进,主要是通过改善工艺来改进电极的导电性、氢氧化镍的填充量等等。通常加入一定的添加剂来改进氢氧化镍电极的性能,添加剂的作用在于:改善导电性,抑制p-Ni(OH)2的形成(对于p-Ni(OH)2电极材料)。导电性的改善不仅降低充放电时的过电位,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还改善电极大电流放电性能。添加剂的添加方式主要分为共沉积方法、机械混合、表面沉

7、积等。添加剂主要有如下几类:(1)Co添加剂对C0添加剂的影响研究的最多,其添加方式有共沉积方法,或者直接将氧化钴和活性材料混合。Co添加剂的影响主要为提高放电电位,增强电极导电性降低欧姆极化,提高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抑制过充电时p-Ni(OH)2的形成,从而减少电极的膨胀;提高氧气析出过电位,即提高充电效率。Co的添加,能增加材料中的晶格缺陷,促进质子扩散,从而降低扩散阻抗;亦能提高活性物质的离子和电子导电性。采用电化学和化学氧化方法将CoOOH添加到B—Ni(OH)颗粒表面,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认为化

8、学氧化的处理具有更好的结果。Co添加剂对p—Hi(OH)z性能的影响,认为C0增强了反应的可逆性,少量的Co就可以增强氧气析出过电位。Co添加到p-Ni(OH)2中后,引起材料层间距变小,充放电的平台均下降,质子扩散的活化能在0.2-0.33eV。Co的添加有利于放电容量的改善,源于Co00H导电网络的形成[5-71,通过将CoCO,分解制备的纳米CoO的添加,在此基础上更加有效改善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尤其是高倍率特性。CoOOH形成强烈的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