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第1章-免费下载.ppt

智-能-控-制-第1章-免费下载.ppt

ID:61824937

大小:154.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1-03-21

智-能-控-制-第1章-免费下载.ppt_第1页
智-能-控-制-第1章-免费下载.ppt_第2页
智-能-控-制-第1章-免费下载.ppt_第3页
智-能-控-制-第1章-免费下载.ppt_第4页
智-能-控-制-第1章-免费下载.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控-制-第1章-免费下载.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智能控制刘金琨第一章绪论1.1、智能控制的提出传统控制方法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是基于被控对象精确模型的控制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适于解决线性、时不变性等相对简单的控制问题,难以解决对复杂系统的控制。在传统控制的实际应用遇到很多难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点:第1节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1)实际系统由于存在复杂性、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等,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2)某些复杂的和包含不确定性的控制过程无法用传统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即无法解决建模问题。(3)针对实际系统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比较苛刻

2、的线性化假设,而这些假设往往与实际系统不符合。(4)实际控制任务复杂,而传统的控制任务要求低,对复杂的控制任务,如机器人控制、CIMS、社会经济管理系统等复杂任务无能为力。在生产实践中,复杂控制问题可通过熟练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控制理论相结合去解决,由此,产生了智能控制。智能控制将控制理论的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灵活地结合起来,其控制方法适应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1.2、智能控制的概念智能控制是一门交叉学科,著名美籍华人傅京逊教授1971年首先提出智能控制是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的交叉,即二元论。美国学者G.N.Sar

3、idis1977年在此基础上引入运筹学,提出了三元论的智能控制概念,即IC=AC∩AI∩OR式中各子集的含义为IC——智能控制(IntelligentControl)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C——自动控制(AutomaticControl)OR——运筹学(OperationalResearch)图1-1基于三元论的智能控制人工智能(AI)是一个用来模拟人思维的知识处理系统,具有记忆、学习、信息处理、形式语言、启发推理等功能。自动控制(AC)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是一种

4、动态反馈。运筹学(OR)是一种定量优化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规划、调度、管理、优化决策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等。三元论除了“智能”与“控制”外还强调了更高层次控制中调度、规划和管理的作用,为递阶智能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谓智能控制,即设计一个控制器(或系统),使之具有学习、抽象、推理、决策等功能,并能根据环境(包括被控对象或被控过程)信息的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从而实现由人来完成的任务。1.3、智能控制的发展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最新阶段,主要用于解决传统控制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控制科学的发展过程如图所示

5、。开环控制确定性反馈控制最优控制随机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自学习控制智能控制控制科学的发展过程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由于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控制界学者在研究自组织、自学习控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自学习能力,开始注意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方法应用于控制中。1966年,J.M.Mendal首先提出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飞船控制系统的设计;1971年,傅京逊首次提出智能控制这一概念,并归纳了三种类型的智能控制系统:(1)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自组织的

6、功能;(2)人—机结合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机器完成需要连续进行的并需快速计算的常规控制任务,人则完成任务分配、决策、监控等任务;(3)无人参与的自主控制系统:为多层的智能控制系统,需要完成问题求解和规划、环境建模、传感器信息分析和低层的反馈控制任务。如自主机器人。1985年8月,IEEE在美国纽约召开了第一界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随后成立了IEEE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1987年1月,在美国举行第一次国际智能控制大会,标志智能控制领域的形成。近年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专家系统、进化论等各门学科的发展给智能控制

7、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由此产生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分支为专家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遗传算法。第2节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分支2.1模糊控制传统控制方法均是建立在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基础上的,然而,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将难以建立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在工程实践中,人们发现,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可由一个操作人员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这说明,如果通过模拟人脑的思维方法设计控制器,可实现复杂系统的控制,由此产生了模糊控制。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自动控制系L.A.Zedeh提出模糊集合

8、理论,奠定了模糊控制的基础;1974年伦敦大学的Mamdani博士利用模糊逻辑,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模糊控制的蒸汽机,从而开创了模糊控制的历史;1983年日本富士电机开创了模糊控制在日本的第一项应用—水净化处理,之后,富士电机致力于模糊逻辑元件的开发与研究,并于1987年在仙台地铁线上采用了模糊控制技术,1989年将模糊控制消费品推向高潮,使日本成为模糊控制技术的主导国家。模糊控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