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0.9mta新井设计论文

xx煤矿0.9mta新井设计论文

ID:6184641

大小:1.10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8-01-05

xx煤矿0.9mta新井设计论文_第1页
xx煤矿0.9mta新井设计论文_第2页
xx煤矿0.9mta新井设计论文_第3页
xx煤矿0.9mta新井设计论文_第4页
xx煤矿0.9mta新井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xx煤矿0.9mta新井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XX煤矿0.9Mt/a新井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前言1摘要1Abstract2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2第一节井田概况2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3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10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14第一节井田境界14第二节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5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18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18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第三节矿井服务年限18第四章井田开拓20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20第二节矿井基本巷道24第五章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26第一节煤层的地质特征26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27第六章采煤方法30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30第二节回采工艺33第

2、七章井下运输40第八章矿井提升51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64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选择64第二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71第十章经济部分7482第一节矿井设计概算74第二节投资效果分析76参考文献79致谢8082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XX煤矿位于临汾市西北,行政区划属尧都区管辖,井田分布在土门镇和枕头乡两乡镇内。交通主要为公路,矿井向东北约7.0km可至西头村,其间有砂石公路相通,西头村至土门镇约13km,有柏油路相通,土门镇至大运高速约1km,距临汾约12km,临汾有铁路、大运高速路通过,交通条件比较便利。井田交通位置图二、

3、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吕梁山南端,主要山梁走向呈北西向。本井田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中西部西南洼的西南角150处,标高为+1349.50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东边界王家崖河谷,标高为+940m,相对高差409.5m。属中低山地貌。区内地形复杂,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多呈“V”字形。三、河流井田地表沿临(汾)-黑(龙关)县级公路展布东西向地表分水岭。分水岭南侧发育西坡河、老窑庄河,分水岭北侧发育洞上河、凤岭河、河底河。井田地表大气降水汇集于分水岭两侧沟谷或河流;洞上河、凤岭河、河底河往北至井田北部边界汇入王家崖河,王家崖河往南东经

4、土门至临汾汇入汾河;西坡河、老窑庄河往南至井田南部边界汇入仙洞沟河,仙洞沟河往南东至临汾汇入汾河;汾河往南西经侯马、新绛至河津禹门口注入黄河。本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82四、气象及地震烈度由于井田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为四季分明的暖温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据尧都区气象站近年来的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9.5℃,一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温度-25℃,七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温度38℃,具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4.19mm。1958年降水量最大为799.9mm;1965年降水量最小为278.5mm,山区降水量较平原区偏多,全年降

5、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一日最大降水量达104.4mm(1958年7月16日),全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829.4mm。霜冻期一般是从11月到翌年4月,最大冻土深度1.0m,无霜期180~200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峰加速度区划图》,井田所属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Ⅷ度,地震动峰加速度分区为0.20g。据地震台资料,本区位于山西地震带洪洞—临汾地震中心与蒲县地震中心之间,历史上曾发生过大地震,对该区可能有所影响。五、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井田处于山区,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深度不大,便于开发利用,煤质优良,采煤及

6、煤炭加工业发达,是区内重要产业,为区内经济发展贡献很大,此外还有炼铁、非金属加工等工业。农业也受到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有较大的发展,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土豆、豆类等。但因耕地不多、村庄少,工业人口基本上为外来人口,本地富余劳力尚不能满足需要。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一、地层本井田位于山西省霍西煤田霍州矿区南西部。井田为基岩半裸露区,在沟谷及山梁出露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第四系分布于山梁及沟谷两侧。根据地表出露情况及钻孔揭露资料,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奥

7、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2)岩溶裂隙含水组岩性以厚层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厚层石灰岩、薄层白云质泥质灰岩互层,厚40--130m,岩溶、裂隙、溶隙、溶孔发育。2、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2)岩溶裂隙含水组岩性为豹皮状厚层灰岩,CaO含量高,杂质少,厚40~130m,岩溶裂隙发育。3、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含煤地层基底,一般厚度90.80~110.44m,平均100.50m。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岩性为灰及深灰色泥灰岩及石膏层,夹薄层厚层状石灰岩,石膏层多为纤维状。上段岩性为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泥灰岩。4、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

8、整合覆盖于峰峰组之上。厚度9.14~25.90m,平均为20.16m,由灰色及浅灰色铝质泥岩、石灰岩、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不可采的极不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