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作业指导书.docx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作业指导书.docx

ID:61851064

大小:41.0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24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作业指导书XX省地质调查院二〇〇七年七月十日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指导书依据DZ/T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对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则予以细化及指导。本指导书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及水文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工作。2.激发极化法探矿特点2.1能够发现和研究浸染状(体极化)或块状(面+体极化)矿体,当矿体的顶部或周围有矿化(或其它导电矿物矿化)的浸染存在时,能够发现规模较小或埋藏较深的矿体;2.2作为勘查方法,激发极化法不但用于普查硫化矿床,某些氧化物矿床、地下水

2、、检查其它物化探异常,而且当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元素矿产与黄铁(黄铜)矿化或其它矿化共存时,可借以间接发现和圈定有用矿体或矿化带。2.3常见的黄铁(黄铜)矿化、石墨化、炭质、磁铁矿化或其它分散的金属矿化同样能够产生激电异常,要注意区分矿(化)异常与干扰异常。2.4纯地形不产生激电异常,观测结果受地形和其它因素(浮土加厚、找金属矿时含水断裂带的存在)的影响较小。3.激发极化法技术设计3.1装置、工作方式和时间制式3.1.1常见六种装置。3.1.1.1中间梯度装置(常见于普查)a.AB极距由测深极距选择,以对探测对象获得最大而稳定Ms极大值时为准。在电源功率允许条件下,AB极距尽量大

3、一些。MN极距≥(1~1)AB;5030b.观测(方式)可用全域测量;c.当测线长度大于AB极距时,需移动AB极距完成整条测线观测时,相邻测段应有3个以上重复观测点;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d.一供多,旁与主的最大距离号弱而定,一般控制在AB距的1/3~1/5范内。3.1.1.2合剖面装置(常于和勘探)a.AO≥3H(H探象部埋深—一般根据地情况或其它物探果推定。)于良陡薄脉,最佳极距AO=1(L+d)。式中L脉走向2度;d脉延深度。b.MN=(1/5~1/3)AO。c.”无极”垂直方向,距离大于或等于(5~10)倍AO。3.1.1.3向偶极—

4、偶极装置a.剖面,OO′极距的同剖装置,点OO′的中点;b.偶极深,AB=MN=a,OO′=(N+1)a。N隔离系数(1,2,⋯⋯)。一般a=(1/6~1/4)OO′,断面的点数位于OO′中垂下OO′/2。3.1.1.4称四极深装置a.最小AB/2为1.5m或3m使曲前段有近,如果只是求出极化体端埋深,可不出后支近;b.极排列方向研究目的而定。垂直极化体走向布极以研究极化体的状;横向深极化体走向布极以了解低阻极化体异常及极化体走向度;十字深可了解极化体的方向。c.当极化体上方地形起伏大,极排列方向尽可能与地形等高方向一致。d.两相AB极距在模数6.25cm数上取0.8~1.2cm使

5、其大致均匀分布。不等比装置的MN与AB距之比,一般保持在1/3~1/30范;等比装置宜1/3~1/10。3.1.1.5近源三极装置本装置以量供极近的二次位差特点,供小便可得大的信号度。便、快速、。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a.MN距除考虑地质目的外,还应注意工区的噪声水平。干扰大的,MN选小些;b.AM的大小会影响Ms值,但不会影响Ms异常的出现,AM一般不应小于10m为宜。”无穷远极”(B)应垂直测线方向,距离10AM。实践中一般AN=(3~5)AM可获得明显异常。3.1.1.6充电装置充电装置有两种:一是直接在探测目的物(非良导的浸染状极化体

6、)上充电,二是在良导体旁围岩上充电(称围岩充电法),因非均匀极化,测得的异常比较复杂,只有在地电条件比较简单时采用此法。a.充电点选择在极化体下盘,以极化体中心或下端对应部位。b.观测方式有两种,当采用充电梯度测量时,在充电点上方为避免视极化率出现大正大负现象,可改变MN方位测量。c.每个测点上电极的排列方向,取测量电极与充电点在地面投影上的连线方向排列。一般在测点上沿剖面(x)和垂直剖面(y)方向作两次测量,计算出总场向量。d.”无穷远”极(B)一般布置在垂直测线方向上,它与充电点在地表投影的距离不小于工区对角线长度的5倍。e.MN的距离一般取测点距(由工作比例尺决定)。3.1.

7、2工作方式一般采用短导线方式以方便工作,提高生产效率。3.1.3时间制式选择a.供电方式在普查和详查区采用双向短脉宽方式;b.一般情况下,取短延时获取二次场电位差(大),提高观测精度;注意减小可能存在的电磁耦合干扰,以利突出异常。c.采样宽度适当大些有利克服高频干扰,提高观测精度。d.采样块数视测区有用异常强弱考虑,一般选择第一、第二积分块即可。e.适当选择迭加次数,保证提高观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3.2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