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docx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docx

ID:61873228

大小:21.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25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1.C【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2.B【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D.普及性、

2、基础性、强制性3.D【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原则B.教育规律C.教育任务D.教育目的4.D【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5.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

3、,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6.B【解析】陶行知的话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崇高的职业道德。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7.D【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8.A【

4、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9.“教书”与“育人”是()的关系。A.并列的B.递进的C.互补的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9.D【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响教书,教书与育人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的教学原则。A.启发性B.系统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10.

5、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1.B【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鱼”指直接给他现成的鱼,而“渔”则指捕鱼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效果会更

6、好。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2.A【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就人的发展而言,其认知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A.多样性B.复杂性C.示范性D.长期性13.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A.讲演法B.探究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14.C【解析】小学生年龄偏小,知识储备和经验较少,注

7、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老师应该侧重运用直观的方法。15.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A.第斯多惠B.瓦根舍因C.赫尔巴特D.韦特海默15.B【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提出了“范例教学法”。16.“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个人活动D.小组活动16.D【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