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设计

煤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设计

ID:6189753

大小:742.5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8-01-06

煤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设计_第1页
煤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设计_第2页
煤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设计_第3页
煤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设计_第4页
煤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煤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设计第一章矿区概述1.1矿区概述1.1.1井田位置、居民点分布、范围和交通位置河北金牛能源股分有限公司邢台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4′15″~114°30′34″,北纬36°58′31″~37°03′53″。井田内的冲积层及井田周围的冲积层及奥陶纪灰岩中均含有丰富的水量,工业广场及工人村的工业及生产用水皆可打钻由该两层抽取。邢台矿行政区除南部及东西两侧分别隶属沙河县管辖外,其余均归邢台市管辖。矿区东侧有京广铁路通过,东北距邢台火车站7km,东距

2、小康庄站4km,并有煤矿专用铁路线与矿区沟通,此外,矿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1)。图1-1邢台矿矿区交通位置图1.1.3地形及河流该区属于海河流域,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主要河流有:七里河、沙河。七里河位于矿区北部,全长约68km,上游黄店以上流量为8000~0.15m³/s在北会以下变为潜流,计算平均渗漏量为0.346m³/s,河床宽300~500,雨季有流水。沙河位于矿区南部,上游分南、北两支又名渡口川,发源于沙河县蝉房,全长35km,渡口以上常年有水,流量9

3、786~0.24m³/s,上游在八里庙边为潜流,1975年8月22日在佐村实测漏湿量2.00m³/s,北支又称朱庄川,起源于邢台县白鹿角,全长50km,上游朱庄以常年有水,流量8360~0.068m³/s,平均3.96m³/s,至东坚固附近变为潜流,1975年8月22日实测,漏湿量4.18m³/s,在矿区内属季节性河流。67现已分别在七里和、沙河上游修建了东川水库、朱庄水库和东石岭水库,用于防洪和灌溉,库容量分别为0.06,4.16,0.68×108m³。1.1.3自然地震矿区属地震活动区,历史上

4、多次发生地震,其东边的隆尧县曾于1966年3月8日发生过7.2级地震。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质太行山东麓煤田峰峰煤产地,处在太行山中段山麓与京广线铁路间南北狭长地带,北起邢台南至漳河,地理座标略为东经114度-114度30分,北纬36度10分-37度15分。邢台煤田处于峰峰煤产地的北部,往北隔邢北勘探区与临城煤产地的东庞煤田相接。从构造形态和特征看,由于本区处在山西中台隆东缘的上升和华北断拗西侧的下降之间的过度地带,区内构造由于受着地台振荡运动的垂直应力的控制,其特点表现为:1、构造线

5、的方向:区内地层走向,褶皱轴向及断层线,基本上是沿着N10度-25度E的方向。2、构造性质:断裂性质全属高角度(65度-80度)的正断层,地层基本产状为一向东倾伏的单斜层,倾角5-25度,单斜层上次一级褶皱为小型,平缓而对称的褶皱居多。3、构造形态:以块状断裂为主要形态,小型轻微的褶皱次之。断层面的倾向不定,形成一系列的阶梯状和地斩地垒式的块状升降,此起彼落,严重地破坏了地层分布的连续性。褶皱方面以斜列式开阔的短轴褶皱为主,多显示倾伏向斜(喇叭口向斜),倾伏背斜(鼻状背斜)和挠折式的单斜层,并有小

6、型而完整的穹隆构造和盆地构造。4、断层本身特点:断层的滑动多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错距沿走向呈逐渐变化。断层两盘滑动基本上垂直方向的,平移现象不明显。本区断层方向除了北东一组(N15度-45度E)占绝对优势外,尚有南北至北北东向和北东东至东西两组。此三组断层南北走向断层最先生成一般错距较大,多在山脉边缘和山麓与平原相接处,起着控制煤田分布的东西向范围,并在后期的构造运动中加剧,阻止了其它断层的发展。北东向组断层:生成时间大致与南北向组同时活稍靠后一些,这组断层相当发育,错距和延展性规模大小均有,起着

7、控制区内基岩构造的轮廓,严重地破坏了地层分布的连续性。东西向组断层:断层不甚发育但错距一般较大,多以倾斜断层出现,多切割北东向组断层,而形成“之”状断层网。此组断层起着限制和改变地层沿走向的分布。含煤系地层包括有:自下而上顺序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中下部(上部已被剥蚀)。煤系地层的基底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各个时期地层的岩石特征,沉积厚度等请参阅综合状图,不在赘述。67煤系地层上部为厚度层新生代松散掩盖层所覆,该层系由第三、四纪山前冲积洪

8、积的松散地层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分层有25-44层之多,其中砾石层有两层,砂层有11-20层,粘土类有12-22层,分层的砂层和粘土相间排列,形成交互层结构,分层的厚度一般不大,但变化大,有几厘米到几十米,呈透镜体分布,交叉变薄的现象很普遍。该层在井田西部及南部最薄(80米左右),东部较厚(200米左右),中部最厚(290米左右)。最厚地方是接近井田中心的卧庄附近。由于该层对井田的开采有特殊意义,现将掩盖层中各层的岩性及厚度变化分述于下:1、表土层(指上部砾石层至地表一段):由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