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设计论文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设计论文

ID:6189899

大小:1.18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1-06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设计论文_第1页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设计论文_第2页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设计论文_第3页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设计论文_第4页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特高压输电线路发展的背景与前景11.1.1国内外特高压研究和应用的现状11.1.2特高压电网的发展目标21.1.3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范围及经济性分析。21.1.4当前发展特高压需要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31.2设计的任务和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51.2.1设计的任务51.2.2设计的主要工作5第2章导线最小对地距离的选取原则62.1国外导线最小对地距离的选取原则62.2国内导线最小对地距离的选取原则72.3小结8第3章架空导线发生最大弛度

2、的气象条件确定103.1判断输电线路最大驰度的方法103.1.1直接比较法103.1.2比载法123.1.3温度法153.1.4应力法163.2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档距时的最大弧垂和最大电场比较19第4章1OOOkV级交流特高压输电线下工频电场的数学模型234.1特高压输电线路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234.2交流特高压输电线下空间电场的数学模型234.2.1单位长度导线上等效电荷的计算244.2.2计算由相架空线路产生的空间电场25第5章满足地面电场限值的导线最小对地距离295.1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基本模型295.

3、1.1同塔单回路295.1.2同塔双回路315.2确定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导线最小对地距离32第6章影响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取值的主要因素346.1特高压线路运行电压的影响34456.2相间距离的影响366.3分裂导线结构尺寸的影响396.4导体布置形式的影响406.5双回路相序布置方式的影响对于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41第7章结论42致谢4545第1章绪论1.1特高压输电线路发展的背景与前景1.1.1国内外特高压研究和应用的现状特高压交流电网具有长距离、大容量和低损耗的送电能力,是适应未来电网发展趋势的输电方式。

4、在世界上,美、苏、日、意等国于60年代开始研究1000—12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建设了试验室及1km长的试验线路。前苏联在1981—1994年共建成1150kV输电线路2364km,其中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切塔夫—库斯坦奈线路长900km,于1985年开始按1150kV设计电压运行,前苏联解体后,输电容量大幅度减少,降压为500kV运行。日本东京电网在建设由福岛和柏崎刈羽的核电站向东京地区供电时,因输电走廊布置困难,限制500kV短路电流,经详细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后决定采用1000kV电压等级的特高压交流输

5、电方式,建设(福岛)南磐城—新今市—西群马(长239km)、柏崎刈羽—西群马(110km)、西群马—东京东山黎(138km)等三条1000kV同杆并架双回路输电线路向东京电网送电,并与电厂投产初期已建成的多回500kV线路并列运行。60年代意大利规划在南部建设大容量核电站向北部负荷中心地区供电,后又由于各种原因而停止建设。70年代美国也曾规划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但因复合增长较慢因而暂时停止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试验研究工。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在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曾明确提出了以1000

6、kV交流和±800kV直流特高压电网建设作为国家“坚强电网”的核心内容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国以国家电网公司为龙头的研究队伍,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分别以“晋东南—南阳—荆门”和“45四川向家坝—上海奉贤”的交直流输电线路示范性工程为重要内容,全面系统地开展了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建立了目前世界上实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实验研究体系,并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特高压技术标准。其中特高压1100kV电压被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大电网组织推荐为国际标准电压。目前,我国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

7、术及其应用已处于世界先进水。1.1.2特高压电网的发展目标(1)大容量、远距离从发电中心向负荷中心输送电能。(2)超高压电网之间的强互联,形成坚强的互联电网,目的是更有效的利用整个电网内各种可以利用的发电资源,提高互联的各个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在已有的、强大的超高压电网之上覆盖一个特高压输电网,目的是把送端和受端之间大容量输电的主要任务从原来超高压输电转到特高压输电上来,以减少超高压输电的距离和网损,使整个电力系统能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并更经济、更可靠运行。1.1.3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范围及经济性分析。

8、由上述分析可见,采用特高压交流输电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电网发展大容量中、长距输电工程的需要,并可解决输电走廊布置困难、短路容量受限等问题,其适应范围包括:特高压输电相比于超高压输电,在增加输电距离、发挥联网效益、节省工程投资、提高电价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经济上的优越性。这主要表现在:(1)在沿线有降压供电需要的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时可以进行更长距离的输电,如前苏联的哈萨克斯坦—欧洲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