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论李白浅探论文

苏轼论李白浅探论文

ID:6190627

大小:7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1-06

苏轼论李白浅探论文_第1页
苏轼论李白浅探论文_第2页
苏轼论李白浅探论文_第3页
苏轼论李白浅探论文_第4页
苏轼论李白浅探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论李白浅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轼论李白浅探毕业论文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目录3前言3一、论李白从永王璘3﹙一﹚自愿从璘3﹙二﹚被迫从璘4二、论李白的大言6三、论李白诗歌的飘逸诗风7﹙一﹚众人眼中李白的诗风7﹙二﹚苏轼眼中李白的飘逸诗风8四、李杜之论9(一)“扬李抑杜”论9(二)“李杜齐名”论...10(三)“扬杜抑李”论11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1313前言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是我国宋代文艺造诣的代言人。其成就虽高却为人谦虚,反而常赞赏他人。如韩愈,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2、如柳宗元苏轼则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可就苏轼对其评价之高。除此之外还有如陶渊明,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轼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准确概括陶渊明的艺术风格,可看出二人交情极深。苏轼甚至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虽对诸多诗人有着极高的评价,但唯独对李白却有种特殊

3、的偏爱。目前学术界对苏轼论李白的研究有多种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苏轼对李白充满了欣赏,也有学者认为苏轼论李白并非表面上看起来有那么高的评价。本文拟用力并不同于已有成果的研究方向以苏轼对李白评论,如《苏轼文集》中的《李太白碑阴记》和《书学太白诗》《书李黄子思诗集后一首》为基础,浅探苏轼对李白的真正看法。一、论李白从永王璘据《旧唐书·李白传》载:“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1]《旧唐书》中记载了关于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

4、从永王璘的大致经过。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逃亡蜀地,并在半道上任命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而李白这时恰巧在宣州,当李白知道玄宗在逃难之时还不忘重用永王璘后,李白就想利用这个机会去拜谒永王璘,借此以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爱国抱负。而李白的想法也正中永王璘的下怀,因此李白就这样成为了永王璘幕中一员。谁知,永王璘在得到玄宗的重用之后却兵乱谋反了,结果是落得个兵败如山倒的下场。而李白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流放到夜郎。后来好不容易得到了玄宗的赦免,李白却因高兴过头而饮酒过度醉死在宣城。此后,这事即被宋人认为是政治污点,固世人对李白从永王璘有多种看法

5、。[2]﹙一﹚自愿从璘朱熹认为“李白见永王璘反,便怂之”13。在朱熹看来,李白一直都在寻找机会来施展自己的爱国抱负才能,这时永王璘谋反了,这无疑是天上刚好掉了一个馅饼,李白当然会抓住此机会大施拳脚。于是从永王璘便是顺理成章之事。其着重点还在于李白在从永王璘后“精神亢奋,眉飞色舞”,无丝毫被胁迫的现象。而这在李白的作品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李白诗《永王东巡歌》[2]中“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李白诗《在水军妄晴幕府诸侍御》同[2]“永王理庙略,秉钺清酉边。”这是李白对李璘出师谋反持肯定态度,并兼有鼓励成分。暗含其起兵谋反是合理合法的。《

6、永王东巡歌》同[2]之二“云族卷海雪,金戟罗江烟。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秋毫不犯三昊说,春日遥看五色光。”这是李白在永王璘幕中的所见所闻,并对其严格的军容和军纪给予满满的赞许。《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同[2]“绣服开宴话,天人借楼船。如登黄金台,遥渴紫霞仙。”这是李白寄人篱下的自慰说辞。“卷身偏蓬下,关机四十年。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同[2]《永王东巡歌》之三同[2]“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这是李白对自己政治才能过分乐观肯定的掩饰。《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同[2]“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这

7、是李白甘心为永王璘鞍前马后的决心。李白的这些作品均表现出李白从永王璘后精神亢奋,眉飞色舞,其间没有一点“胁迫”的影子!固朱熹认为李白从永王璘是自愿的。而《李太白全集》同[2]的编者王琦也认为李白是自愿从幕永王璘,只不过王琦认为李白在入幕时因报国心切的心理而误从永王璘。他在书中记载关于李白从永王璘一说极具代表性:“考天宝末年,宗室诸王若吴王祗、虢王巨等皆受命将兵,文人才士岂无入其幕者?太白之受辟于永王璘,何以异是?后之擅领师东下,命将交兵,其始岂遽料至此乎?《新唐书》[3]载季广琛谓诸将之言曰:‘吾与公等从王,岂欲反耶?上皇播迁,道路不能,而诸

8、子无贤于王者,如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大功可成,今乃不然,使吾等名挂叛逆,如后世何!’太白初,要亦类此。”天宝末年,因安史之乱皇室各王皆受命带兵保卫大唐江山。固文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