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说明书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说明书

ID:6191448

大小:1.82 MB

页数:105页

时间:2018-01-06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说明书_第1页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说明书_第2页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说明书_第3页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说明书_第4页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说明书(一)色谱法简介 色谱是一种分离技术,当这种分离技术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中,就是色谱分析。它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是推动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叫做流动相。当流动相中所含有的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与结构上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这种借在两相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分离技术或色谱法。作为色谱

2、流动相的有气体或液体。当用液体为流动相时,称为液相色谱;当用气体为流动相时,称为气相色谱。对色谱固定相而言,也有两种状态:即固体吸附剂和在固体担体上载有液体的固定相。综合这两相的状态,可把色谱进一步分为四类:即气固色谱、气液色谱、液液色谱和液固色谱。如果按固定相所用的固定床型的不同,又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和薄层色谱三类。还可以按色谱谱带展开方式分为冲洗(色谱)法、顶替法和迎头法三种,其中冲洗法是色谱中最常用的一种。(二)气相色谱法及其分类气相色谱法是色谱法的一种,它是以气体为流动相(载气),采用冲洗法的柱色谱分离技术。已如前述,气相色谱法按固定相状

3、态,可分为气固色谱法和气液色谱法。但从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而言,气固色谱是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的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它是吸附色谱的一种,气液色谱则是利用不同组分在给定的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系数而使之分离的,因此,又属于分配色谱的一种。气相色谱法还可按色谱柱的不同,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为了将气液色谱和气固色谱的优点结合起来,采用在吸附剂表面涂上少量固定液以改善固定相的分离能力,此时,可称之为气液固色谱。随着气相色谱技术的进展,由变更操作条件而发展起来的气相色谱法又有许多新分支。例如由柱温、压力与流速等的变化而开发的

4、有:高温色谱、低温色谱、程序升温色谱、高压色谱、低压色谱和程序流速色谱等方法,又如对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不同而发展起来的:顶空色谱法(又称液上气体色谱法)、衍生色谱法、裂解色谱法等。-105-                                    (三)气相色谱流程与分离原理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载气系统、色谱柱和检测器。可用流程方框图表示,如图1-1。来自高压气瓶的载气首先进入气路控制系统,把载气调节和稳定到所需流量与压力后,流入进样装置把样品带入色谱柱,分离后的各个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经检测后放空。再把检测器所检测到的

5、电信号,送至记录仪或色谱数据工作站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已如前述,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色谱法的两相分配原理。具体说,它是利用        图1-1气相色谱流程方框图 已如前述,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色谱法的两相分配原理。具体说,它是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吸附力或溶解度不同,也就是说分配系数不同。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样品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不同分配系数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动速度就不同,滞留时间也就不一样。分配系数小的组分会较快地流出色谱柱;分配系数愈大的组分就愈易滞留在固定相内,流过色谱柱的速度较慢。这样,当流经一定

6、的柱长后,样品中各组分得到了分离。当分离后的各个组分流出色谱柱而进入检测器时,记录仪就记录出各个组分的色谱峰。上述色谱分离过程以AB二组分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为例用图1-2进一步说明。-105-                                    图1-2混合物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由于色谱柱中存在着分子扩散和传质阻力等原因,使得所记录的色谱峰并不是以一条矩形的谱带出现,而是一条接近高斯分布曲线的色谱峰。(四)气相色谱流出曲线被分析样品从进样开始经色谱分离到组分全部流过检测器后,在此期间所记录的信号随时间而分布的图象称为色谱图。这种

7、以组分的浓度变化(信号)作为纵坐标,以流出时间(或相应流出物的体积)作为横坐标,所给出的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现以一种组分的流出曲线为例,如图1-3所示。图1-3气相色谱流出曲线由图可见,从进样开始(以此作为零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组分的浓度不断地发生变化,当组分浓度达到极大值时,曲线上出现最高点,通常把这种曲线称为该组分的色谱峰。每一个组分在流出曲线上都有一个相对应的色谱峰。如横坐标以时间(t)表示,从进样开始到分离后的某组分浓度出现极大值(即图中的ob段)所需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tR)。ab段称为调整保留时间,以tR′表示,tR′-105-

8、                                    =tR-tM。其中,tM称为死时间,即从进样到惰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